最後一週,元旦假期將如期而至。這也是國慶後,人們再一次迎來小長假。於是對於不少行業而言,都有了些許的變化,尤其是商品市場。一般情況下,小長假都是人們消費慾望較為旺盛的時候。當需求上漲時,價格大抵上也會“水漲船高”。
再加上春節假期也將到來,兩大節日的影響下,讓有關部門這樣預計農產品總體價格:會出現小幅度上漲的情況。臨近元旦和春節,不少家庭開始置辦過年的“儲備”,於是消費進入“高速”階段。對於不少中國家庭而言,都有為春節儲備肉類食品的習慣,於是豬肉價格上漲較為明顯。
自從2018年年末開始,非洲豬瘟的到來,“加速”了整個“二師兄”市場的發展。而隨著養殖戶、養殖規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這些需求也大抵上能夠得以滿足。不過想要一點不受需求增長的影響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春節前,“二師兄”不出意外應該還是會因為需求的上漲,而出現價格上的小幅度增長。
那麼除了豬肉以外,其他食品的價格變動又是如何呢?以家禽類為例,其實受到節日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想要像豬肉一樣出現明顯的小幅度價格上漲,還是較為困難的。在節日到來之際,家禽類大抵上保持“平穩”,不會出現什麼較為明顯的增長。
當然,除了這些情況外,一些需求量沒有那麼大的水產品,它們的價格可能會保持“穩中偏弱”的情況。如果你考慮價格,這個節假日可以考慮選擇一下水產品。不過以上的預計也只是一個大致的猜測,畢竟未來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會迎來一波寒潮。
在寒潮的影響下,可能會帶來低溫雨雪天氣,這些外在因素可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產品的供給和運輸情況。如果在此過程中,供給難以滿足需求,價格可能還是會出現些許漲價的情況。不過就算真的漲價也不用擔心,因為我們深知價格變動都是“平穩執行”的。
不過這並不代表價格在春節前百分之百不會上漲,我們也知道,如果進口量因為某些原因下降,到時候也可能出現一波小規模的價格上漲。而豬肉市場的情況亦是如此,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能繁母豬存欄以及生豬存欄都已經連續同步增長6個月以及5個月。所以隨著“節日潮”的到來,大抵上需求是能夠得以滿足的。一些些的需求“缺口”,則只會影響小規模的價格上漲。等到節日過後,需求減少,價格還會“降溫”,甚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逐漸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