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果大量上市,最多的要數柑橘了。
而柑橘品類眾多,蜜橘、沃柑、綿橘、砂糖橘、紅美人、金橘等數不勝數,這讓“柑橘大戰”變得更加激烈。
它們上市時間差不多,但卻有著不同的價格命運。
“紅美人”是從日本引進的愛媛28改良品種,有“柑橘中的愛馬仕”之稱,價格自不消說。
![](http://timg.juduo.cc/2020/12/3cda053fba2f4059b7f37f1f251f3909.jpg)
“殺人橘”並不是說吃了對身體不好,可能誘發病變,而是說價格和銷量都下降,果農賺不了錢,損失慘重,只好忍痛砍樹。
究竟是什麼讓砂糖橘的“江湖地位”發生了變化?
![](http://timg.juduo.cc/2020/12/351555a1bef240ee9c83fc9dbf7b740d.jpg)
1、品種滯後性
我國柑橘本身品種非常多,但也會經常引進一些國外的好品種,因此,柑橘的品種更新速度非常快。
柑橘的種植時長大概需要3-5年才掛果,且生長適應性強,種植區域面廣。
砂糖橘正是遇到的這種問題,在砂糖橘剛上市的時候,市面上產量小,品種新奇,口感不錯,人們普遍都在春節期間買回家或送禮,供不應求。
而當大量果農轉而開始種植砂糖橘後,集中掛果時,市場上的紅美人、沃柑、金桔等品種又成為了新寵。
![](http://timg.juduo.cc/2020/12/619da438af87498f8e530b79f6677d37.jpg)
2、種植跟風,質量參差不齊
接著前面說到的,國內農業的特性就是看到什麼賺錢,就一窩蜂都去做。
這裡不僅有果農自己的意願,還有政府的引導。
在砂糖橘走俏市場的時候,不少地方覺得有利可圖,就紛紛開始了種植。
砂糖橘雖然可以種植,但是對果農的技術是有要求的。
因為砂糖橘掛果多,對果樹的水肥和管理要求很高,而不少果農技術並不過關,管理也不足,只注重量,而不關心質,導致砂糖橘的品質下降。
加上政府的指導不到位,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銷路成為問題,進而導致消費者對砂糖橘的預期降低。
![](http://timg.juduo.cc/2020/12/b7acb606e7ae4677ad0dbc2fe3c3359f.jpg)
3、果樹病害難以控制
除了價格回落讓果農感到難受外,砂糖橘果樹的病害也是造成果農痛苦的重要原因。
砂糖橘容易得一種叫做黃龍病的病,這種病對於樹體有很大的危害,往往在種植後兩三年後發現果樹感病,而一旦果樹感染,就很難治好,必須砍樹才行。
很多果農就是因為黃龍病,在還未豐產時就被迫砍樹,損失慘重。
那麼,如何扭轉這種惡性迴圈的態勢呢?
1、嚴格把控柑橘的品質
無論何時,何種產品,品質都是生命線,我們可見的幾乎所有的滯銷都多多少少帶一些品質問題,即便品質優質,也難免被其他差品給拖後腿。
對於種植戶來說,首要工作是提高種植技術,真正的把品質做好,種出優質果。
當市場認知度提高的時候,市場認可度才會高,才更易賣好價。
![](http://timg.juduo.cc/2020/12/e54704528c1a451bb3e021ec7db31c39.jpg)
2、避免單品種種植,提高風險抵抗力
如前文所講,一旦市面上有一個新品種銷售好,大家總會一窩蜂湧入。
當時砂糖橘勢頭正盛的時候,不少果農就把自家的其他果樹砍掉專門種砂糖橘。
這種行為不僅跟風,更是一種賭博的冒險,一不小心就會滿盤皆輸。
而多品種的種植,猶如“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樣才能提高風險抵抗力。
3、學會病害防控
果樹或者果實的病害時有發生,輕則減產、品相差、口味差,重則毀園。
像砂糖橘的黃龍病就給果農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如果能夠早些辨別或預防,結果就不至於這麼艱難了。
所以果農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即便自己不懂,也要向專業人士請教學習。
當然,最好採用生態天然的防病除害的方式,以確保環境不受汙染、果實不受侵害。
其實不止砂糖橘,幾乎所有的水果品種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提前規避,才能避免大量的經濟損失啊!
希望未來不要再聽到“殺人橙”、“殺人獼猴桃”、“殺人車釐子”的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