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彪在家嗎?我家牛最近不怎麼吃草,想讓他幫忙分析一下原因。”“我也想養牛,文彪你能跟著我去牛市走走嗎?”在官莊鄉葛沽塘村,韓文彪、趙吉珍夫婦的家裡,像這樣前來交流肉牛養殖經驗、尋求幫助的人越來越多。
韓文彪今年33歲,2019年4月份夫妻倆開始創業養牛,用一年多的時間從養牛“小白”變為了村裡肉牛養殖的“模範”。創業養牛之前,韓文彪在外打工,妻子在家料理家務,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夫妻二人萌生了趁年輕自己創業的想法。韓文彪的父親在養殖方面有一些經驗,看到小夫妻有創業的打算,結合近幾年的市場行情,建議他們將創業目標瞄準肉牛養殖。去年四月份,夫妻二人註冊了營業執照,建成了村裡首家規模化養殖場。
起初,韓文彪投資16萬元購入了9頭牛在家中飼養,後來村兩委見小夫妻創業的幹勁十足,幫忙跑辦了兩畝多的臨建用地用來建養殖場,還幫忙申請了60萬元的貸款。有了充足的資金和場地,夫妻二人又購入飼料粉碎機等機械裝置,擴大養殖規模,去年四月份,夫妻二人註冊了營業執照,建成了村裡首家規模化養殖場。
創業過程中,夫妻二人一邊學習別人經驗,一邊在養殖實踐中摸索規律。為進一步瞭解肉牛養殖行情,他們藉助網路學習養殖知識,還加入了肉牛養殖微信群與更多養殖戶交流學習。逐漸掌握了一些養殖經驗。“在飼養方面,餵食要一天喂兩次,早晨不易喂太飽;要給母牛留出充足的活動場地便於它們多走動,保證生產時更加順利,牛的肉質也更好;為促進牛的健康生長,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我們買了一批鹽磚拴在圍欄上供牛自行舔食。為了讓牛生活得更加舒適,給牛棚中安裝了風扇和捲簾,實現了冬暖夏涼......”這些經驗韓文彪說起來,但每一項都是夫妻二人在摸索中點滴積累的。
在養殖過程中夫妻二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韓文彪負責養殖場的日常餵食、清掃、定期消毒。妻子趙吉珍則負責產後母牛的後續保障工作。“養牛確實是個辛苦活,但有了日常的相互陪伴,互相加油打氣,我們倆都越幹越有勁頭,也收穫了自己創業的成就感。”趙吉珍笑著說。
一年多來,在夫妻二人的悉心照料下,養殖的肉牛實現了零感染,夫妻二人既是“飼養員”又是“接生婆”,還順利接生出7頭牛犢,存欄量近30頭,而且半數以上都是處於孕期的母牛。說起這些,韓文彪頗為自豪,他說,由於還處於起步階段,今年只賣出了一頭牛,但存欄的牛每頭市值約2到3萬元。他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在二至三年內爭取存欄量突破100頭,將場地擴大到10畝地,讓二人的養牛事業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