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康平縣作為農業大縣,每年獲得國家撥付的1億餘元用於惠農補貼,涉及土地面積約120萬畝。今年撥款還跟往年一樣,補貼咋還能變多呢?原來,縣紀委監委開發運行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監督和治理系統,運用大資料技術監督,讓套取補貼的“貓膩”現了原形,堵住了抽取農民利益的漏洞。

自2018年開始,瀋陽市紀委監委和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合作,在國內首開運用大資料技術開展正風肅紀監督的先河。去年10月,為了斬斷長期以來伸向惠農補貼的黑手,康平縣紀委監委運用大資料技術開發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監督和治理系統。“以往查案依靠群眾舉報、人工核查,發現問難很難,而且村村之間資料不共享,這都給虛報冒領以可乘之機。有了這個系統之後,這些難題都迎刃而解。”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董宇說。

“今年就有6679畝不該申領補貼的土地被系統精準識別出來了。”董宇介紹,他們收集了縣級財政“一卡通”發放資料、最新土地確權資料、國有系統在職職工資料、行政區劃對應資料、家庭關係譜等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資料,彙總生成大資料庫,又透過梳理歷年案件,總結出以近親屬或他人名義“擔名”冒領、虛增面積多領、跨村重複領取“雙份地”等三種慣用套取手段。針對這些伎倆,他們建立起“大戶”比對、歷年申報面積變化比對、領取人員增加或消失比對、“雙份地”領取比對、申報面積變化較大比對、非土地經營確權人領取比對等6個系統模型。“在村級申報環節,在某國有系統下屬企業承包土地的12名外來人員對6679畝土地申領補貼時,比對模型精準識別出其不符合政策,自動生成疑似問題,根據性質和嚴重程度發出了紅色預警。”董宇說,“短短几秒鐘,我們就識別了這個隱藏多年的問題,進而督促縣農業農村部門對違規領取資金進行了依法追繳。”

透過大資料監督,康平縣擠出土地面積“水分”3.2萬畝,挽回經濟損失近272萬元,補貼給了種糧戶。“老百姓該得的實惠,一分都不能少。”縣紀委常委、監委委員張於說:“大資料監督應用於農業領域是新的嘗試,實現了資金從申報、審批到撥付、發放全流程監督,從源頭堵住了違紀違法行為。”

5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