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井然有序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人民群眾嚮往美好生活的關鍵環節。這幾年,我們村的幹部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從道路整修、坑塘整理,到樹木花草的購買種植,都實行了‘4+2’工作法,黨員和群眾代表積極參與,自己動手,清理房前屋後、道路兩側的垃圾。今年新修道路2條,整修道路6條,整理坑塘3個,新栽銀杏、大葉女貞等綠化樹木2000多棵。你看,用群眾的話說,經過整治,村裡的環境美了,好像天天逛公園;村民的心氣順了,好比天天辦喜事!”利用冬閒時節,正在指揮群眾栽植樹木的淮陽區黃集鄉大池莊村黨支部書記池永珍說。
近年來,淮陽區黃集鄉黨委、鄉政府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視,科學謀劃,務實重幹,常抓不懈,探索建立了鄉村推動、示範帶動、多方聯動、群眾互動“四動”新模式。以“建立機制,長效保潔”為重點,以“責任包保、村戶同創”為載體,以“點、線、面”全面推進為格局,在全鄉形成了政府積極引導,幹群合力攻堅,人人為建設清新整潔、文明和諧新家園,比干勁、比貢獻的新局面,收到了衛生狀況改觀、村容村貌整潔、交通秩序井然、村民素質提高的社會效果。
鄉黨委、鄉政府高度重視,把此項工作納入村“兩委”全年目標責任制考核,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組,實行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的包乾責任制,形成了整治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指標和黨群同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體是群眾,鄉黨委把號召群眾自己動手建設家園、調動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 鄉村幹部深入村組,利用村民大會、村幹部會議等有利時機,透過村廣播、微信群、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單、出動流動宣傳車、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等方式,廣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意義。鄉村幹部經常深入到農戶家中,講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根本目的就是為群眾謀利益,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大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氛圍。
該鄉重點在治理道亂佔、車亂停、線亂拉、攤亂擺、水亂流、房亂建的“六亂”上下功夫。一是分類施治。為消除衛生死角,鄉政府綜合20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提出不同的整治任務、整治標準和建設型別。2019至2020年重點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進行改廁試點,以點帶面全面展開。目前,全鄉改廁試點3860家。按照美麗宜居建立標準,鄉、村兩級集中組織開展垃圾專項治理活動200多場次,出動人力5000多人次,清理整頓“六亂”點8000多處。二是綠化美化。鄉政府把村莊周圍、街道和農家庭院綠化緊密結合起來,紮實做好圍村林、街道樹、庭院綠化美化工程建設。透過“爭取專案資金綠化一部分,整合鄉財政資金綠化一部分,發動群眾籌集資金綠化一部分”的方式,兩年累計植樹23000餘棵,打造了前家、馬樁、郭寨、池莊、蔡窪、後家六個美麗村莊,種植喬灌結合綠化樹木16000餘棵,綠化村內道路23.6公里。在全鄉群眾中開展了“黃集是我家,優美靠大家”和“六清零、六美化”的活動。今年,出動大型機械200餘次,對全鄉56處坑塘進行規劃整治及四邊綠化、整理路邊溝坡20餘公里。三是整體推進。為在全鄉範圍內實現“三無一規範一眼淨”的目標,鄉政府統一部署,首先是清理國道、省道及區鄉道路兩側的“五堆”難題,治理“三亂”,美化“三口”。“五堆”即柴堆、糞堆、土堆、垃圾堆、雜物堆,“三亂”即垃圾亂倒、汙水亂流、建材亂放,“三口”即村口、路口、家口,達到“兩側無殘牆斷壁,路面無垃圾、無雜草、無人畜糞便、無汙水橫流”的標準,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其次是將全體鄉村幹部分成20個小組,落實包路段、包任務、包農戶責任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其三是堅持每個月組織一次“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活動,實地檢視村容村貌、環境淨化綠化美化等情況,相互學習借鑑經驗和做法,推廣先進的工作舉措和思路。
該鄉組織應急、公安、工商、交通、國土、供電、農業等部門及扶貧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規範商戶經營,各職能部門參與,利用半個月的時間,對全鄉472家個體商戶各類沿街廣告、門窗牌匾、亂搭亂建、電力通訊線路進行了徹底拆除、整潔規範,取締了馬路市場、佔道經營、店外經營等不良現象;倡導新鄉賢文化,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12月,蔡窪行政村利用該村在外名人微信群發出倡議,號召在外務工人士積極為家鄉建設出錢出物,購買各類綠化樹木3000多棵,整理綠化村內主次幹道8條。
該鄉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動員村民一齊行動起來,為美化環境共同努力。20個行政村在各自黨支部領導下,都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從公道正派、熱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中,透過民主推薦理事會成員10名,負責本村環境整治、公共場所、公共財物管護,保潔公益崗位人員管理等工作。各行政村以自然村或村民組為單位,劃分若干個環境整治網格,每個網格由理事會人員擔任網格員、網格長,負責本區域內的環境衛生整治和保潔工作,發揮農村黨員、村民組長、“五老”人員、五好家庭和家庭婦女的主力軍作用,結合“小手拉大手”等活動,注重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環境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