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稻穀行情還算可以,相比去年漲了0.05-0.13元左右,不過今年的行情整體呈現出“高開低走”的局面,前期的價格比較高,農民的惜售力度強。比如說早秈稻價格為1.26元,相比去年漲了18.9%;晚秈稻則是1.35元每斤,環比漲了1.5%,同比大漲17.4%;粳稻行情為1.39元,環比下跌了0.7%,同比漲了0.7%。
從11月份開始,稻米行情就持續低迷中,比如說早秈米為1.89元每斤,環比漲了1.6%,同比漲了1.6%;晚秈米為2.1元,環比穩定,同比漲了4%,粳米為2.1元,環比跌了0.5元,同比漲2.9%,總得來說,稻米市場呈現出“稻強米弱、秈強粳弱”的局面。
不過12月下旬,中晚秈稻的收購量依舊不是太多,企業的購銷力度不是太大,總體低於往年水平。而今年學校放寒假的時間提前,大米的集體性消費量也會減少,如此一來對大米的消費量降低,稻價很難支撐反彈。
目前江西的晚秈稻收購行情為2800-2860元/噸,湖南為2820-2900元/噸。湖北的優質糧源不是太多,農民手裡的餘糧僅剩1成,而江蘇的報價為2960-3000元/噸,其行情依舊比較利好。
而在12月下旬,臨儲的拍賣力度依舊比較大,先後兩輪投放,320萬噸稻穀拍賣,足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企業自然不需要漲價搶糧。不過陳米的食用口感不如新米好,因此不少企業還是會進購新米。
不過相比國內大米的行情低迷外,國際的稻米行情卻在持續上漲,越南、泰國等地的大米接連上漲,11月份的國際均價為480美元/噸,環比漲了3.7%,同比漲了15.7%,而到了12月份,集裝箱短缺,運費也在接連上漲,再次帶動了稻米的價格。
截至12月23日,泰國大米的出口價為525美元/噸,創下了四個月來的最高價,同比漲了98美元,環比漲了29美元,越南地區也是如此,出口價為500美元/噸。
目前的稻穀終端需求不是太好,稻米也在持續低迷中,同時今年的雙季稻種植面積增加,儘管種植期間出現了颱風、降雨降溫等因素,但依舊帶動了產量的上漲。目前的臨儲庫存稻穀為1.2億噸,稻穀的總體規模比較大,因此稻米後期依舊難有上漲的動力。
更重要的是,現階段的收購進度比較緩慢,農民手裡的餘糧依舊比較足量,後期的壓力還會繼續增加。目前的臨儲拍賣還在繼續中,今年累計成交量為1376萬噸,因此也讓稻穀市場的壓力有所提升,在這一基礎上,稻穀很難有上漲的基礎。
問了一個水稻專家,他說:就目前來看,春節前稻米的需求有限,價格很難能有所上漲,市場的信心不高,在供應壓力面前,回落已無法避免。大家怎麼看?稻穀能不能上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