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農業生產無法擺脫天氣的影響,各種各樣的天氣狀況都會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天氣可能會產生它對農業生產的制約作用,也可能會發揮它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正是因此,有關氣象方面的諺語,往往更容易被農民看中和提及。

再有幾天,小寒節氣就要和冬至節氣交節,登場亮相開啟屬於它的日程了。在關於小寒的農諺中,“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是比較知名也有其準頭的。至於說為什麼?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嘮嘮這件事情。

我們知道,小寒和大寒都是反應溫度變化的節氣,每當鬥指戊位,太陽黃經285°時,小寒與冬至交節。而鬥指醜,太陽黃經300°時,大寒接替小寒登場亮相。在氣候正常的年份,小寒節氣,影響我國的東亞大槽發展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會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同時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影響我國。大寒時,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容易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

雪作為固態降水,是空氣雲層中的冰晶增大後形成雪花才降落到地面的。而空氣中的冰晶是由水汽凝結也才可以形成的。因此,在小寒和大寒節氣出現降雪,不僅是要有低溫保證,還應該有充足的水汽保證冰晶的凝結,也才可以。按照氣象規律,到了小寒和大寒節氣,受冷空氣影響,出現降雪天氣屬於正常現象,適度的降雪也相當有利於農業生產。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在個別年份出現一些天氣異常也是在所難免的。

正常的年份,小寒和大寒節氣容易見到下雪天氣。而如果在此期間並沒有降雪,農民往往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的農諺說法。這是因為,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我國古代先民早就從中發現了小寒、大寒與小暑和大暑之間的相互對應關係,小寒和大寒的天氣狀況與小暑和大暑的天氣狀況有著某些特殊的聯絡。現代氣象科學也證實,強冷空氣有30天左右的震盪週期,低緯度的大氣也往往有在40——50天左右震盪的週期規律。

農諺“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是流行在湖南一帶的民間說法,山東一帶民間也有“小寒無雪,小暑必旱”的農諺流傳。這類農諺之所以有其準頭,也能夠在更廣泛一些的範圍內引起共鳴,是因為其說法本身就比較切合氣象科學上發現的強冷空氣週期運動規律。從小寒算到小暑,從大寒算到大暑,期間的間隔都是12個節氣180天,正好是強冷空氣的6個運動週期。小寒和大寒不下雪或雨正好對應了小暑和大暑缺少降水的天氣規律。另一方面,每年的小暑和大暑期間,正好是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特別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的伏旱發生期,出現乾旱也比較正常。

有報道說,2018年12月,湖南省氣候中心統計,全省當月平均降水量為75.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77.5%。而包含著小寒和大寒節氣在內的2019年1月至3月,湖南全省累計面平均降水量只有214.3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275.8毫米偏少22.3%。根據媒體的後續報道,從2019年7月16日開始,受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影響,湖南省某些地區開始呈現乾旱發展態勢,自8月10日開始湖南省大範圍出現不同程度乾旱。當年10月9日的氣象乾旱指標監測顯示,湖南全省共有96個縣市出現氣象乾旱,其中27個縣市達到了重旱標準,27個縣市達到特旱標準。這一事實,也從側面證實了“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的農諺說法並非虛傳。

38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曾紅極一時的“包山頭”農業,現在卻銷聲匿跡了,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