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農觀”,全新看農業。
年底剛分析完糧價走勢,果不其然,2021年玉米繼續漲價。雖然漲幅不大,但總體趨勢仍舊延續了去年的上漲趨勢,於是,很多人對今年的糧價更加看好。但也有人擔心,這波上漲趨勢還能延續多久?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玉米上漲背後的原因,以及玉米還能漲多久?
價格上漲原因
在去年玉米一路連漲,創6年以來新高。為了調控市場,國家多次投放臨儲玉米,給玉米降溫。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小幅回落之後,又繼續呈上揚趨勢。很多人納悶:玉米到底怎麼了?真的這麼缺玉米嗎?
其實作為主糧來說,我們並不缺玉米。從總量上來說,從2008年以後,我們的玉米產量都是連年增長的。甚至在2015年的時候來了一次跨越式的增長,導致庫存高企。那年,國家啟動對“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結構進行調整,5年內要減少種植面積5000萬畝以上。這才把庫存降下來。
但現在為什麼玉米一路高漲,連臨儲投放都“失效”了?難道是不夠人們吃了嗎?當然不是。因為我們真正作為食用的玉米消耗很少,僅佔到玉米總量的3%甚至不到。而大部分的消耗則用於飼料玉米和工業玉米。據2019年資料統計,飼料用途佔玉米總量的53%,而工業用途則佔到36.5%。
第一個因素,生豬養殖的恢復。
相信這兩年大家都有一個感覺,就是過年不像以前那麼有意思了。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以前的生活水平沒那麼高,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能吃大魚大肉,能穿新衣,但現在大魚大肉人們平時隨時想吃就能吃,所以到過年時也就沒那麼期盼了。
這也意味著,人們對肉類的消費明顯增加了。
再加上前兩年受豬瘟和政策的雙重影響,生豬養殖受到重創,產能下降了30-40%。2020年一號檔案就特別提出大力恢復生豬養殖,到年底時農業部資料顯示,恢復到了大約80%以上。
隨著生豬養殖恢復,國內疫情逐漸控制,飯店學校等餐飲大戶也恢復營業,豬肉恢復了正常市場流通。養殖的恢復,自然對飼料的需求也跟著上漲,豆粕飼料更是一路猛增。但是我們不是大豆主產國,長年對大豆的進口依賴度很高,而現在又受疫情影響,進口大豆的價格也呈上漲趨勢,於是玉米飼料便更受養殖戶青睞。這是助推玉米價格一路高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個因素,則是工業的發展,對工業用玉米的需求上升。
2016年的時候,工業玉米的消耗量大約佔到30%左右,但到2019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就漲到了36.5%。
近幾年,玉米深加工產能擴增比較明顯,隨著很多專案的投產,所以對玉米的需求量激增。兩節臨近,許多企業節前備貨意願較強,所以對玉米價格的上漲有一定助推作用。再加上北方地區強降雪天氣影響,交通受阻,運輸減少,也導致企業著急備貨提價收購的舉動。
第三個因素,就是2020年玉米一路高歌,振奮作用一直延續至今。大家對玉米有所期待,存糧意願更高,並不急於出售。
還能漲多久?
我們之前說過,要分析價格走勢,需要關注兩件事:一是供需,二是調控。但現在又增加了第三個因素,即國際行情。
有人說,疫苗也都出來了,疫情應該也差不多能控制了吧。咱們之前說過,疫情控制是一回事,疫情的影響後置是另一回事。尤其對農業來說,所遭受的影響並不能當即反應出來,往往就會延遲反應。所以,特殊情形下,我們也需要考慮國際糧食走勢。
首先,從國內供需來看,兩節期間,豬肉需求猛增,根據前面的分析,帶動玉米飼料需求也上漲。所以,這對玉米來說,仍是一個價格上漲的助推因素。
第二,工業用玉米近兩年的增長趨勢來看,是有所減緩的。一是因為疫情停工,二是因為玉米漲價以後,成本提高了,所以一些企業雖然有提價購買的意願,但總體不像以往那樣大量,而是變成放緩腳步,分階段來收購。但隨著疫情被控制,企業的生產效率會逐漸加快恢復上來。
第三,再看供給端。年底農村會議強調了糧食安全,所以對三大主糧不會強硬打壓,所以供給上大機率是十分充足的。
第四,隨著年節豬肉需求增加,豬肉價格上漲,玉米也跟漲。這其實是個常規現象,因為年節漲價浮動在以往都是正常現象,但在節後,隨著生豬產能完全恢復,價格會迴歸平穩,這時針對玉米可能會再有幾波調控性投放,以平穩市場。
第五,國際形勢。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顯示,2020年1月到10月,中國玉米的進口量為782萬噸,同比增長97.3%。如果按這個推算,2020年玉米進口量應該增長超過100%,也就是至少翻了一倍。前面說過,疫情的影響要延遲反應,2021年的糧食緊缺度只會比2020更高。所以,從國際市場大形勢看,各國都在優先保證本國供應,其次也會利用提高出口價格來達到制約他國和恢復自己的目的。
結語
所以,綜合來看,2021年玉米價格仍大機率是上揚趨勢。但不排除小幅回降,這個回降可能出現在節後和年中這兩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