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結束了,玉米市場在堅挺了大半個月之後,在最後的一週時間內開始崩盤,玉米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場遭受了今年新糧上市以來最大的一波衝擊。東北地區整體出現了80元/噸左右的下調,山東深加工也在本地新糧的衝擊下,也回調了40——50元/噸。
縱觀整個11月份,前期的玉米價格基本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區間,以小幅震盪為主,中旬的時候還出現過小幅的反彈。而進入下旬,玉米價格又重新進入下滑通道。扶風認為,造成這種行情走勢的原因主要是基層農戶的售糧心態,也即是說,價格的走勢圖即是農戶心態的真實寫照。
一,玉米價格之所以在前期保持堅挺,主要原因是基層農戶的惜售心態較為嚴重。
新糧上市以來,首輪衝擊市場的晾晒糧結束以後,農戶的惜售心態便日漸加重,加上今年華北貿易商儲存方式的改變,玉米棒代替了玉米顆粒的絕大部分市場,市場可流通的有效糧源迅速減少,玉米價格隨即出現反彈。
以壽光金玉米為例,首輪衝擊的最低點是1910元/噸,而後在11月中旬,連續出現了兩次衝高,最高點達到2020元/噸,而且在一元關口徘徊數日。
二,玉米價格在後期遭遇滑鐵盧,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基層農戶。
那麼,目前對於農戶和貿易商而言,最關注的問題是:玉米價格會不會繼續往下掉?這輪行情的價格低點到底是多少?扶風認為:以目前的市場條件來看,玉米價格仍然有下滑的空間,而且本輪下滑行情持續的時間大概率要延遲到年後,甚至年度最低點也會出現在本輪行情。
一,基層餘糧數量巨大,節前購銷時間緊張。
先來看一組資料: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資料顯示,截止到11月20日,東三省,內蒙,山東,河北等11個糧食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1277萬噸,同比減少600萬噸。
這組資料的意思就是,今年中國的售糧進度明顯偏慢,可能資料有部分偏差,但這個觀點是市場公認的。扶風也為此做了部分地區的調研:截止到目前,黑龍江地區售糧進度不足兩成,吉林,遼寧兩成,內蒙一成半,山東三成,河北兩成,河南,安徽進度最快,大約在四成左右。
其實基層售糧進度慢本身並沒有多大問題,但今年不同的是,春節時間提前,農戶賣糧的時間被壓縮,這無形之中就加大了市場的供應壓力。在比往年縮短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賣出跟往年數量幾乎相等的糧食,壓力可想而知。
二,下游消費需求疲軟,漲價動力嚴重不足
今年非洲豬瘟對養殖業帶來的巨大創傷,在短時間內很難撫平,要知道,中國玉米的消費60%是用於飼料養殖。雖然國家大力扶持生豬產業,但二師兄也不可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養殖週期過長,加上沒有疫苗的保駕護航,生豬養殖想要在短期內快速恢復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南方養殖業的疲軟程度,從現貨市場就能窺見一斑。例如,安徽,河南地區的新糧,按照往年的慣例,大部分都是打包裝發往南方長江流域,但是今年這些地區的大部分糧源,卻北上衝擊山東市場;再例如廣西欽州港,在沒有出現大規模到港的情況下,從最高價格2080元/噸下滑到了2020元/噸左右。這些例子證明,南方的養殖市場至今並沒有出現明顯好轉,而且復養的道路還會很長。
三,傳統賣糧高峰來臨,深加工壓力加大。
在養殖行業疲軟的大背景下,各地的深加工企業則承擔起了更多的是市場壓力。但是,中國深加工每年的消耗了僅佔到玉米產量的40%左右,按照玉米總量2.5億噸計算的話,深加工每年的用量大約在一億噸左右。深加工消耗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玉米價格的上漲空間。
今年,從新糧上市以來,深加工的收購價格一直對玉米行情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春節前賣糧高峰的到來,各地區深加工的到貨量持續增加,山東地區33家玉米深加工企業,早間到貨量車輛最多達到1100臺車以上,東北地區深加工門前車輛同樣也是排起長隊,如果沒有這場雨雪的干預,價格或將繼續下滑。
隨著春節的臨近,各糧食產區的基層農戶售糧進度明顯加快。特別是東北地區地趴糧,受儲存條件限制,以及農戶在節前有變現需求,賣糧意願增強。華北地區農戶也逐漸進入狀態,脫粒賣糧的範圍開始擴大,整個玉米市場正式進入傳統的賣糧高峰期。
但是,離春節還有40多天的時間,留給農戶賣糧的時間非常緊張,加上深加工節前備貨需求,玉米價格下滑的幅度或許不是太大。真正的上量高峰大概率會出現在年後,屆時東北和華北兩大主產區一旦發生重疊,價格或將面臨更大的衝擊。
我是扶風,一個年輕的老糧食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