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一對農村夫婦一把掃帚“掃”上新四板
年銷售額超4000萬元 帶動1.98萬戶村民致富
汪令霞(中)展示產品
一把掃帚,帶動當地15個鄉鎮1.98萬戶群眾走上致富路。
在湖北省總工會主辦的第二屆“工友杯”創新創業大賽中,十堰市鄖西恆達掃帚合作社推介的“工藝掃帚產品升級及規模化生產專案”,展示了小掃帚的大能量。
建築工地打工發現商機
鄖西縣觀音鎮黃土樑村,恆達掃帚合作社總經理汪令霞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合作社有9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1500平方米的倉庫,在全縣14個鄉鎮41個村種植“鐵掃帚”面積28380畝,今年銷售額超4000萬元。
汪令霞早年在外打工時發現,建築工地上用的一種掃帚,既堅韌耐用不像老家高粱掃把那樣怕水掉籽,“這不就是我們屋前屋後田間地頭長的雜草嗎?原來叫鐵掃帚啊。”1999年春,汪令霞和丈夫胡朝柱果斷回到鄖西,先是在村裡試種十幾畝鐵掃帚,當年淨賺幾萬元。
擴大規模從縣城賣到國外
“他主外,我主內。”汪令霞和丈夫分工明確,丈夫胡朝柱在外跑銷路,汪令霞就在家裡扎掃帚。
鐵掃帚梗條枯硬,沒有工具,汪令霞用最傳統的方法,靠腰部的力量勒緊一根根掃帚條,再逐一打結綁好。每天忙完,她的手掌被勒得通紅,腰部痠疼不已,時間一長,便患了腰間盤突出和脊柱炎。
胡朝柱則一根扁擔走遍鄖西縣城大街小巷。碰到一家雜貨店就去談試銷,學校、環衛城管、建築工地……“剛開始,一天能賣十幾把。半年後,一天能賣50多把。一年後,一天能賣100多把。”漸漸地,汪令霞的掃帚竟不經意間佔領了鄖西過半市場。
2009年,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成立。她從湖南引進鐵掃帚良種,免費為村民提供鐵掃帚種子、化肥、農藥和技術服務,生產的掃帚一律按保護價收購。掃帚銷售區域也擴大到全國十多個省市。合作社也吸納了120多名殘疾人就業,甚至縣城失業工人也到村裡來打工。據統計,合作社今年帶動15個鄉鎮1.98萬戶村民致富,其中貧困戶8240戶。
銷量大長,也打造出“胡掃匠”等自有品牌,就在上個月,合作社還在新四板敲響了上市金鐘。
汪令霞展示了她新開發的寶貝。記者看到,風鈴、高粱稈畫、癢癢撓、鍋刷、床掃等工藝品不僅富有民族特色且兼具實用性。“今年萬聖節,我們的魔法掃帚還賣到了歐美國家。”汪令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