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進了臘月就是年”,過年對於我們有著很特殊的意義,小時候對於過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會買很多好吃的,雖然現在已長大,但是這份情懷還一直存在。
不過2021年的春節,註定與以往不一樣,很多農產品價格“大飛躍”,豬肉,雞蛋的價格都高得離譜,根據不同區域的網友反映,豬肉回到28-30元左右一斤,有的地方甚至漲到了35元/斤,雞蛋的價格也從3.8元/斤漲到了5元/斤以上的價格,有個別地方突破了6元。而糧食方面,玉米價格也是從1.2元/斤,上漲到了1.5元/斤,然後出現了小幅回落,保持在了1.4元/斤左右。面對如此資料,可以說既是好事,又是壞事。
作為生產者,玉米價格的上漲是讓農戶們開心的事情,不管上漲多少,對農民都是有利的,收入的增加是每一個農戶的期盼。但是,作為消費者,我們又不願意讓自己所買的東西太貴,這是每一個人的想法。看似矛盾的兩個觀點,其實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我們卻不能左右任何既定的事實,導致這幾種農產品價格升高的原因也不是無跡可尋,接下來我們挨個進行分析一下。
豬肉批發價格上漲,零售價格自然也會抬高價格,所謂水漲船高就是這個道理,查詢相關資料,豬肉的批發價格平均在22元/斤左右,當然不同地區略有差異,比如東北地區就達到了25-27元的水平,南方保持在25元左右,多地零售價都超過了30元。
雞蛋進入冬季以來持續上漲,由3塊多一斤,到4塊多,再到5塊,甚至6塊,而玉米也破天荒地突破了1.5元/斤,雖然只是個別區域,但是1.5元/斤的玉米價格,近些年來也非常少見,其他未達到1.5元/斤的區域,基本上也都在1.3-1.4元之間,出現迅速提價。
出現上述情況,僅僅是因為快要過年的原因嗎?答案是否定的,還有其他因素。
首先是節日影響。回憶一下,每到過節,不管是什麼節日,物品都會漲價,節日一過,物品就便宜得很。比如說月餅,在節前能炒到天價,中秋節過後就非常廉價處理了。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買點好吃的,家人團聚下不容易,這個時候的需求量比往常要多,像豬肉,雞蛋這些生活必備品也會趁機漲價,賺一把。
其次是供求關係和地域庫存。一般來說原產地的東西在本地會便宜一些,因為這個過程沒有新增運輸的費用。就比如說今年的大蔥,在農村可能都沒人買,因為大部分家裡都種植大蔥,即使賣也賣不到高價錢,而在城裡就不一樣了,在那些小攤位或者路邊攤賣得相對還便宜點,進了商場裡的話,價格能提高好幾倍,目前不少區域的大蔥已超過5元/斤。
第三是連鎖反應。其實糧食也好,肉類也好,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糧食是基礎,也是飼料的主要來源,如果糧食的價格上調,必然導致以糧食為基礎的產業價格上調。曾經有人說過,為什麼農民的糧食價格低?原因就在於農民所擁有的糧食是基礎,如果糧食價格上去了,可能將會面臨物價飛漲的危險。而近期玉米價格的上浮,直接導致了豬肉和雞蛋價格的上漲,企業成本的增長,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導致產出成品價格的上漲,他們掙得是中間的差價,誰也不會往裡面貼錢去幹賠本的生意。
第四是通貨膨脹會讓價格呈現爬坡現象。簡單來說就是錢貶值了,買到同樣的東西,需要更多的錢,在數字上比以前大了。這個也很好理解了,我們小時候買一支筆可能一毛錢就可以,但是現在哪裡還有低於5毛的筆,有的甚至四五塊,以前的本子可能只用兩毛錢,現在就需要一元以上,拿到農產品上來說,道理是一樣的。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民來說其實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為什麼這樣說呢?最起碼農民出售農產品後會得到更多的收入。不過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物品價格的漲跌,它是具有周期性和節日性的震盪,如果價格再上漲超過了人們的預期,相關部門就會採取補貼的形式干預,保持價格執行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最後,筆者個人預計在春節來臨之前,豬肉和雞蛋的價格還會有小範圍上漲,而玉米價格1.5元/斤可能就是一個峰值,對此,你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