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界下,有一“桃源”,名曰九桃。
其地裡田間,滿載豐收希望;村寨裡頭,書聲琅琅,無論男女老幼,學習蔚然成風;涼亭之中,你瞧,一位九旬老人正沐浴著暖陽,說不出的愜意。
九桃村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固本鄉西北部,距離縣城60公里、鄉政府4.1公里。全村總面積6165畝,轄大寨、上寨、新寨3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2014年,全村總人口有107戶45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289人,貧困發生率為62.96%。
現在的九桃村,正以嶄新的面貌,持續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產業:吳茱萸豐收在即
沃野田疇之中,金黃之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番新風景。
“以前我們村都是以水稻種植為主,但卻勞而無功。”村主任龍建培介紹,九桃村海拔高、氣溫低,並不適合水稻生長,種植水稻是事倍功半。
為改變現狀、壯大村集體經濟,村委和幫扶幹部決定到大同鄉進行實地考察。經過一番詳細考察,龍建培發現九桃村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發展吳茱萸。吳茱萸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中藥材,具有驅寒止瀉的作用,而且方便管理,對土質的要求也不高。
說幹就幹。村委立即成立錦屏縣固本九桃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每畝每年500元的價格流轉了100畝土地種植吳茱萸。
“有的村民不能理解,我們就挨家挨戶地做宣傳動員。”村支書龍見忠說,有的村民認為種吳茱萸難有效益,不如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還能種點糧食。村委給村民算了一筆明細賬:種稻谷畝產值3500元左右,扣除勞動力成本和肥料,每畝還要虧500至800元,多的甚至1200元。
有了村委和幫扶幹部的積極動員,村民漸漸打消了疑慮,紛紛把流轉給合作社。據介紹,吳茱萸第3年開始進入採摘期,第5年進入豐產期,可管用10至12年,是一項長效產業,畝產值可達12萬元。
現在已是吳茱萸種下去的第二個年頭,明年將進入採摘期。屆時將由固本鄉中藥材交易中心進行統一收購,做好產銷對接,切實保障農戶利益。
此外,500米產業步道也已建成,方便合作社組織村民更好地管護吳茱萸。
夜校:學習蔚然成風
“剛來駐村時,我們通過入戶走訪發現,村裡很多婦女沒有文化、不識字,也沒有常識,甚至連獨立出門也很困難。”九桃村脫貧攻堅前沿指揮部指揮長周仕龍介紹道。
針對這樣的窘況,村兩委成立了大學生志願者服務隊,利用閒暇時間開設夜校,幫助村民“充電”。
據介紹,夜校共分三個課程。一是由志願者自主備課,教會婦女認識一些基本漢字;二是宣講黨的政策,幫助群眾轉變思想,加深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度;三是倡導群眾愛護衛生,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從村委要求婦女來上夜校,到村民主動參與學習;從村幹幫忙簽到,到村民自己能寫名字……學習之風在九桃村迅速瀰漫開來。
“每次夜校開課我都會去,他們課上得很好,我也喜歡聽。”即便74歲年紀,吳宗蘭老人仍然在堅持學習,令人動容。“口天吳,寶蓋頭那個宗,蘭花的蘭。”老人這樣向記者介紹自己。
通過夜校培訓,村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換了嶄新的精氣神。此外,九桃村還積極落實各項教育扶貧政策,確保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九桃村雖然在固本鄉算比較小的村子,但我們的學校一直在堅持開設。”據龍見忠介紹,現在九桃小學共開設幼兒園和一、二年級,共有21名在校學生。
九桃村大學生的數量也一直年年攀高。每年夏天,他們便回到家鄉,成為夜校課堂的主力軍。
村容:顏值線上醉人心
“支書,你們村還缺媳婦不?”沉醉於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之中,年輕的幫扶幹部楊小芳如此打趣道。
2016年,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錦屏分局定點幫扶九桃村,局長周仕龍率隊開展駐村工作。
“當時村民只顧自家房前屋後的衛生,公共區域基本沒人管。”周仕龍介紹道。通過夜校課堂上倡導村民愛護公共衛生,人人愛乾淨、戶戶講衛生成了自發、自覺行為;村裡還利用財政資金,設定了7個保潔員崗位,對全村進行分片打掃,確保村寨清潔衛生。
現在,行走在村寨裡,到處乾乾淨淨,無明顯垃圾,道路兩旁還設定有垃圾桶。“村子美了,房子也成了磚木結構,我們住著也舒心。”吳宗蘭老人說。
新的村委辦公樓、新的停車場、新的衛生室、新的涼亭、新的文化長廊、新的文化活動場所、新的籃球場……可謂處處皆是風景。
“村裡的婦女自發組建了一支腰鼓隊,熱鬧著呢!每到晴朗的夜晚,村民還會到籃球場上跳廣場舞。”村子美了,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極大豐富。
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之中,整個九桃村恍若一片金色的海洋,置身其中,不覺沉醉。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宜居、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躍然眼前。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龍建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