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又叫婆婆丁、黃花地丁,它全株既可入藥,還是一種野菜,常見於鄉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健康養生意識加強,所以對蒲公英需求越來越大,種植的人也越來越多。
市場前景
種植技術
一、採種
要想種植蒲公英首先得收集蒲公英種子,可以在5月下旬收集開滿以後的飽滿的蒲公英種子,帶著花盤一塊採收,採收後晾1-2天,然後輕輕搓去種子表面的羽翼狀的毛,然後晒乾備用。
二、種子處理
把搓去羽翼後晾乾的蒲公英種子放置在55度的溫水裡浸泡20-25分鐘,殺滅種子表皮的細菌,然後等水涼到常溫狀態下浸泡8-10小時,然後撈出晾乾表面的水分。
三、整地施肥
由於蒲公英紮根較深,可一次種植多次採收,所以底肥要施足,畝用腐熟發酵的豬牛糞15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然後把地深翻起壟,壟寬1米。溝寬30釐米,把壟中間摟平。
四、種植方法
播種:田地處理好以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把蒲公英種子用沙土拌勻,按畝用量0.4-0.6千克的比例撒播,最後在上面覆蓋0.3-0.5釐米厚的土,接著噴透水,保持溫度在18度以上。播種後10天左右蒲公英種子就可以發芽了。
五、田間管理
出苗後要防止螻蛄、地老虎的危害,可以用200克白糖、500克白醋兌水2千克埋在地表。或者安裝捕蟲燈進行捕蟲。蒲公英出齊長至1到兩個月時就可以適當的間苗了,可保持苗間距10-15釐米,整個生長期內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六、採收
播種當年不建議進行採收,可以在第二年進行採收,以保護根系生長,第二年可每隔30天左右採收一次,採收時可用鐮刀貼地表上1-1.5釐米進行,以保留根系讓蒲公英再次發芽採收,一般每次可採收600千克左右。
小編採訪了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魯守強,他的合作社蒲公英種植面積達500畝。
圖:蒲公英種植基地 Via 網路
熱心的種植牛人魯守強告訴我們:蒲公英的種植從技術層面來說是沒問題的,非常適合規模化生產,包括大到合作社公司的生產,小到家庭的生產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農業生產都存在著風險,正如種植牛人魯守強提醒我們的,應提前考慮好加工方式和銷售渠道等至關重要的生產環節,儘量規避風險,獲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