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隨著時代的進步,透過體制改革、政策傾斜、科技進步等一系列舉措,農民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生產出越來越多的糧食作物。儘管糧食的產量翻了一番多,為數百萬人提供了生計。但是你或許想象不到,世界上仍有8億左右的人捱餓,約有 20億人營養不良。另外每天有2000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飢餓。所以食物的問題越來越得到國際重視。

人們對於未來世界的發展一直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幻想,有些人認為,只要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就算不用吃東西一樣能夠存活。雖然這種想法暫時很難實現,但是目前科學家已經著手研究“未來”食物。這些未來食物,可以讓有限的地球資源生產更多可食用的食物。對於這些食物,我能想象出的未來食物有以下幾種:一是抗餓食物,二是治病的食物,三是解饞的食物。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這些,也許就是我們未來的食物!

海底食品

地球陸地面積和海洋麵積共5.1萬億平方公里,其中陸地佔29%,海洋佔71%。由此可知,海洋裡可供人類利用的資源也會比陸地更為廣闊。藻類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我們早已在食用海帶、海苔等海藻類食物,但這只是遼闊的海洋裡小部分,還有相當大一部分資源等待人類的開發利用。

藻類是微生物世界的佼佼者,分佈的範圍極廣,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它可以像高等植物一樣以二氧化碳為養分在太陽下進行光合作用,但生長速度比高等植物大幾十倍。不僅能生長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也能從熱帶到兩極,從積雪的高山到溫熱的泉水,從潮溼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內,幾乎到處都有藻類分佈。

比普通的蔬菜需要更少的生存空間,也不需要灌溉和施肥。它們營養豐富,完全可以代替西蘭花等,為人體提供充分的營養物質。這種只需要空氣、水分和陽光製造的糧食為我們展示了廣闊的前景,能夠很好地解決土地過度耕種的問題,為將來帶來更多的食物。不過,規模化的種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造食品

這裡的人造食品並不是說火腿、餅乾等食品。而是用科學手段培育出非農業途徑生產的各種食品,例如人造雞蛋、人造魚翅、人造蝦仁等。

研究發現,肉類可以透過肌肉乾細胞產生,營養價值可與牛奶、雞蛋媲美,俗稱“人造肉”,是一種微生物食品。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驚人,500公斤的活菌體,在合適的條件下,一晝夜可生產1250公斤的細胞蛋白;而一頭體重500公斤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公斤的蛋白質,孰強孰弱,一目瞭然。它既可以做食品,也可以做飼料。這種透過非農業途徑生產的細胞蛋白,是解決人類對蛋白質需求的辦法之一。

如今人造肉的製作已經取得了成功,人們在培養基裡面就製成了肉類食品,除了肉類食品,還有很多的食品可以用培養基來做,只不過技術上還需要攻克掉一些難題。人造肉的量產目前還比較難,因此它的價格也比較高,但在過去幾年中,成本已大幅下降,相信很快就能吃到在實驗室長出來的肉了。

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一直是具有爭議的話題,關於轉基因食品有害的聲音很多,歸總起來,就三點:第一基因有毒,第二蛋白質有毒,第三配套的農藥有毒。而要證明“轉基因有害”,只要找到並確認一個害處,就足夠了。那現在這個害處找到了嗎?還沒有。既然沒有找到有害的確鑿證據,那麼危害在哪呢?危害就在於——不知道危害在哪。

暫且拋開轉基因是否有害的問題,由於農業產業的現狀,透過轉基因作物可以被設計用於未來增加作物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打破物種界限。適應乾燥的氣候條件,增強作物抗蟲害和抗病毒能力,擺脫四季供應,縮短作物開發的時間。也可以解決食品行業浪費的問題,讓食物可以生長得更耐碰撞,從而使它們更容易運輸,增加農產品耐貯性,還可以透過增加維生素含量,提高營養價值。

昆蟲

現代可食用昆蟲的開發始於德國,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糧食不足,德國研究人員試圖用昆蟲來生產食品。據不完全統計,從1976年到1992年出版的食用昆蟲書籍達八本之多,許多研究者對家蠅、家蟀、黃粉蟲的飼養利用作了一定的研究。透過研究發現,它們有很高的食物轉化率。這意味著飼養它們比其它動物需要更少的飼料,養殖它們對地球的影響較小。

能治病的食品

能治病的食物就是吃了可以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的食物,可以理解成藥食同源的食物,但又不同於此。

這種食物的大小就像我們平時吃的糖豆,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的,味道應該是是雞肉味、無香味、水果味等等。流鼻涕了,吃個紅色的雞肉味的“糖豆”;肚子疼了,吃個粉色的水果味“糖豆”.....反正不管什麼病都不用吃藥了,吃這種“糖豆”就可以了,如此兒童醫院裡也減少了許多小孩的哭聲。

18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大量蘋果囤在冷庫難銷售,消費者質疑“為什麼不下樹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