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來看,2020年國內稻穀價格走勢仍難樂觀,總體偏弱執行,新強陳弱特點更為明顯。當然,這期間還需要觀察2020年稻穀託市收購價格的調整情況、國儲陳稻的銷售策略,因為稻穀作為口糧,受到政策主導的態勢依然比較明顯。
一、市場供給充足,稻穀價格缺乏上漲的動力2019年產稻穀收購進度偏慢,基層還有不少的糧源等著後期陸續出售,在過了春節後主產區將陸續停止託市收購之後,米廠將繼續成為市場採購的主力軍,但考慮到大米消費偏弱,且比較平緩,米廠的採購態度也偏謹慎。與此同時,國儲陳稻庫存仍保持在1億噸以上,進入2020年,儲存時間又長了一年,預計今年銷售的力度會加大。
二、市場消費缺乏有效支撐,對稻穀價格的支撐及拉動效應偏弱稻穀從消費層面看主要是用於口糧,可以說一年產量中的90%左右用於滿足中國60%以上人口的大米口糧需求,這就意味著稻穀的消費彈性比較小,特別是這幾年來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對於米麵的直接攝入量在減少。另外,雖然這兩年國內稻穀用於飼料及工業的數量會增加,但這部分增量基本上都是國儲陳稻的消化,並不會增加新稻的消費,自然也不會影響到其價格。
三、託市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但要看是否調價或調整收購措施國家日前已經公佈了202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在價格水平保持去年不變的情況下,將收購數量限定在了3700萬噸。雖然這幾年都沒超過3000萬噸,但限定收購量,還是很直觀的體現了託市為主向市場化為主轉變的態度。預計2020年稻穀託市收購將會在正月裡公佈,且不去預測具體會有什麼改變,但只要出臺,將意味著今年新稻穀市場仍將受到託市的主導,只不過支援的力度會繼續下降。
眾所周知,截至目前中國庫存的臨儲糧數量最多、壓力最大的,已經是水稻了,據不完全統計有1.2億噸左右,而且儲存時間是從2013年產到2019年的都有,且大多是2014-2017年這幾年的。一方面,稻穀在儲存上,沒有小麥、玉米有優勢,像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的正常週轉庫存,都是2年一輪換,時間長了稻穀品質各方面都要差很多。所以,去庫存的迫切性是有的。另一方面,中國稻穀的消費途徑比較單一,主要是口糧,還有少量的工業用和飼料用,但一般都是品質比較差一些的。預計後期很多超期儲存的國儲稻穀將定銷給工業或飼料用途。
同時,稻穀拍賣的原則,是在新稻穀集中收購期暫停,過了收購期之後再啟動陳稻拍賣,比如2019年9月末託市早稻停止後,國慶節後開始啟動國儲早稻拍賣,一直到現在都每週在進行著,投放量周度30萬噸左右。而隨著2月末2019年產中晚稻託市收購的結束,預計國儲中晚稻拍賣也會隨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