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近些年來,隨著貧困地區扶貧專案開發,日光溫室蔬菜,大棚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的總產量逐年增加。因此,蔬菜產地價格經常處於較低水平,個別蔬菜品種,全國種植面積過大後,出現菜賤傷農,毀壞大棚放棄蔬菜種植時有發生。當這個蔬菜品種連續價格跌入低谷後,價格開始反彈,菜農又開始一窩蜂種植,直到這種蔬菜價格一路走高再次又跌入低谷,這種過山車價格走勢,年年出現。

每每從市裡到蔬菜種植區,把在市內小區內跟市民面對面蔬菜推廣時,獲得的資訊,在菜農田間地頭,在市場上某種蔬菜滯銷後,菜農無奈的目光中,不厭其煩地為菜農講解,提出,在消費升級的今天的大環境下,咱們菜農的蔬菜也要“消費升級”,就是要生產優質蔬菜,而不要總追求產量;要以高價獲得蔬菜種植的增收,而不是靠蔬選單產來增收。

可讓傳統的菜農,從追求蔬菜種植產量,轉變為追求蔬菜種植品質,一個人的宣傳推廣力量是何其的微乎其微?

在消費升級的今天,生產出優質蔬菜的幾個條件

蔬菜這種特殊產品,但不管再怎麼折騰,消費市場對蔬菜俏銷永遠離不開“安全”“新鮮”“品相好”,這三個關鍵詞。下面圍繞這三個關鍵詞,淺談一下:

第一、安全

蔬菜安全,消費者才能放心採購,沒有安全感的蔬菜,再怎麼新鮮、品相好的蔬菜也沒有市場。

現在市場上的蔬菜基本上都是無公害種植生產,也就是說是安全的。

為什麼?

因為,當下的蔬菜安全,並不像某些專家忽悠的那樣“談化肥變色”“談農藥變色”。當代社會上生活的人們已經沒有文盲了,並且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要在眾多嘈雜的資訊中,用思辨的邏輯來看待那些偽科學,騙人的謠傳資訊。

現代農業生產是離不開化肥和農藥和激素的,只有迴歸到科技落後的解放前,因為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才導致食品短缺,食材品質差營養差,最終因為食材的品質差,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當然那個時候也沒有當代的發達的西醫西藥。

也不知道,是哪位沒有遠見的翻譯家,把化學制劑生產的肥料翻譯成“化肥”?如果翻譯成“肥田劑”呢?如果把農藥翻譯成“殺害蟲劑”呢?當代這些妖魔化農藥化肥的歪嘴和尚還怎麼玩弄“化學”這個詞呢?

繞這麼幾段話,就一箇中心思想:菜農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合理使用化肥,合理使用農藥,在各類蔬菜使用農藥化肥後的安全間隔期採收售賣,就是安全放心蔬菜。

就拿農藥來說吧!像以前用於拌種的3911、呋喃丹;用於殺蟲的1605、甲胺磷等劇毒高毒農藥早就被禁止生產使用了。這也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研製出了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品類後,淘汰了從前的高殘留農藥。相信未來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髮展完善,在農業生產中還會淘汰當前用的農藥品類。

上述這段淺談,你要是講科學唯邏輯思維的人,就會相信當下無公害蔬菜生產學說是可行的、是可靠的、是安全的、是放心的。那些推廣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的所謂的“有機蔬菜生產”,純粹是利用你對健康的訴求心理,要從你錢包裡多“偷盜”你幾塊錢的不成立的假學說。

第二、新鮮

蔬菜新鮮就要運輸搬運距離短,例如從海南島運到哈爾濱的蔬菜,這種南菜北運,因為長途跋涉,再怎麼新設施,蔬菜到消費者手中也不會新鮮了。反之,從北方運到南方熱帶,也是同理。

所以,食用新鮮蔬菜,在目前空運成本高昂的時代,要想食用新鮮蔬菜,只有使用當地菜農生產的,蔬菜產地距離城市100裡地左右,蔬菜才能從採收到消費者餐桌上當日到達。

第三、品相好

1.菜農生產的蔬菜要想品相好,必須土壤肥沃,不被蟲害,不受病害;還要加上適宜種植季節、農業設施,加上優質的種苗。

2.採摘及時,不早不晚,運輸包裝材料和容器合適,不被摩擦震動。

3.這第3是最重要的:菜農不要被種苗商為多賣出幾棵種苗忽悠,要適度稀植,不要密植;當然,某種蔬菜的種植密度是因品種決定的。

像結球甘藍,花菜這樣的管理簡單的蔬菜,都不能一次採收完,都要在菜田擇優採收,先後分三次才能採收完成,而是一次比一次採收包菜花菜品相差,還有隨著生長期延遲,包菜老化,花菜老化開花。導致因品相品質差,賣不上價錢。

如果合理稀植,能一次採收完,這樣種植的蔬菜品相好品質好,材質地嫩。

再例如茄果類:以番茄為例,一般來說,育苗商向菜農推薦畝密度3000~3500株。這樣的密度,在田間密不透風,而菜農仍然要每株番茄,打叉,朝架杆上捆綁,授粉,打頂,勞動成本增加了,每株番茄上每穗那還顧上梳果?

也因此,菜農在市場上批發番茄,都需要擺個“面兒”,就是一車番茄上面幾層裝的是品相好看的,下面都是個小的畸形的番茄。但是上過兩次當的菜販子很快就會明白,再收番茄時,都會翻到底下,按照底下的番茄給個價錢。

假如一車番茄,上面的品相好的價格每斤值2元,下面品相差的就是1元不到。這樣的番茄怎麼能賣上高價錢?其實這是把品相好的番茄當次品賣了。

因此,我向菜農建議把番茄密度降低到2000株左右,寧可1800株。這樣因為畝密度降低了接近一半,地裡通風透光了,幹活節省了時間,把節省的時間用在梳果優果上,是不是番茄品相就好了?

還有一點,同樣有效的土地面積中還是那麼多肥力,少長了番茄秧子,這些肥力會跑到哪兒?菜農自己想想。還節約了購買番茄的苗錢。

這樣稀植後,番茄總產可能低了,但品相好了,賣的價格高了,只能多賣錢多收入,不會少收入。

在各方面條件具備下,菜農本著“寧稀勿密”這樣的蔬菜生產種植思想,才能生產出優質農產品,符合了蔬菜種植的消費升級。

總結:

在手機成為新農具的今天,菜農們要自覺加強學習,空閒中開啟手機,學習研究農經農技的同時,更要學習科學知識,了解前沿科學技術,了解市場。要敢於創新,敢於摒棄固有的追求產量的傳統老觀念,在農產品優質提高上,下足功夫。

記住,同樣2斤優質的番茄、2斤優質的西葫蘆、茄子,肯定比3斤品質差的,賣錢要多,還省工省力。這樣的道理,相信咱們每天到市場上批發自家蔬菜的菜農們都有共識吧!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春節過後玉米價格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