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亂世,都會誕生新公司、新商業。
比如,2003年非典之後,京東、阿里等電商公司一站成名,並樹立了電商霸主的地位。
最近有很多預測:因新冠肺炎,2020,線上業務或電商業務將井噴。因為,使用者習慣即將形成。
因為新冠肺炎,全國14億人都宅在家裡,手機、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他們了解外面的重要渠道,同時,生活使用者90%以上都是通過線上購買。
電商業務也迎來井噴,尤其是生鮮電商。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共有超過20家生鮮電商倒閉。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竟然是倒在了黎明前。2020年開年,因這場突然的疫情,生鮮電商大爆發。
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對錶示,短時間內訂單劇增,是機會也是挑戰。但總體來說,是挑戰的背後也有機會,對生鮮到家這個行業,在這個過程中也迎來了消費者的井噴,需求側的井噴。
生鮮電商井噴的另一面,蔬菜、草莓、芒果等農產品因為封城、封存、封路而遭遇滯銷。
從種種跡象來看,電商正在扮演中國農業的“救火員”,但中國農業更需要“醫生”。
——010——
農產品遭遇滯銷與漲價兩難境地
農產品的火爆,一定與經濟發展、社會的穩定、市場的需求有很大的關聯。
按照常理說,每年春節果蔬產品是一年中需求量最大的月份。然而,因為新冠肺炎,導致中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遭受考驗。比如:
上游生產環節,各地鄉鎮封村封路、工廠停工停產,導致農產品很難運輸到外界;
中游批發環節,受到“華南海鮮市場”的影響,人們對批發市場髒亂差的負面情緒正在放大,其正常經營開始受到影響,全國各大一級批發市場的採購量急劇下降;
下游零售環節,零售商人手緊缺,無法進一步擴大面向消費者的商品供應。過年期間商品被哄搶後,供需平衡初步穩定,傳遞到上游還需一段時間……
滯銷,在一環扣一環的流通鏈條裡,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以“三亞芒果”為例,
三亞素來有“中國芒果之鄉”的美譽,每年2-5月份會陸續生產大量芒果,產值數十億元,是海南省芒果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地區。但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原有批發商未前來收購,一直無法採摘,造成大量囤積。而芒果屬於短保高損類應季水果,20天左右不進行採摘就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據初步統計,三亞目前有上百戶芒農,滯銷囤積的芒果一旦進入損耗期,將造成數以億計的損失。
需求永遠是不平衡的。有滯銷,必有供求的爆發。
當下,全國各地高速封閉,物流部分癱瘓,農產品運輸困難;供需失衡後,價格自然看漲。
農產品的B2B服務平臺惠農網聯合創始人鄧武傑認為,疫情突發,隔離政策,導致需求異常旺盛,所以菜價高漲。很多果農、菜農的商品由於全國封路,運輸不出來,養殖業飼料運不進去,無疑導致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階段性產地滯銷與供應不足。
比如,有些商超市出現11.96元/公斤的大白菜、29.6/公斤的西芹,30元一顆的大白菜,讓全網大跌眼鏡。
但是,破解滯銷才是王道,目前阿里、京東、拼多多、蘇寧等電商已經開始行動了。
——020——
電商紛紛加入助農戰役
一場疫情,彰顯愛心。尤其是,那些巨頭公司們都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比如,在國家號召援助武漢之際,一大批網際網路公司就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根據封面研究院統計顯示,截止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66家網際網路企業為疫情防控提供了總價值約37.7億元的支援,佔到全部企業捐贈總額的25.6%。
這些網際網路企業除了幫助武漢之外,更在全國開啟了一場“助農”新戰役。
1)京東
時下各地農產品滯銷情況嚴重,京東迅速釋出“告全國農人書”,全面徵集各地區農產品滯銷情況,並開啟“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在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方面公佈多項舉措,力求幫助受疫情影響滯銷的農產品走出“田間”,打通銷路。
縱覽“綠色通道”,全埠覆蓋的傾斜政策已達25項。除京東生鮮主站外,京東七鮮超市和七鮮生活,以及友家鋪子社群團購平臺,還特別針對重點城市周邊的滯銷生鮮產品出臺助農措施。京東物流也出臺舉措,對滯銷農產品提供政策支援。
目前,京東已經助力三亞滯銷芒果、都江堰草莓、丹東草莓、東北蘋果等近30種地區農產品在通過京東開啟的綠色通道解決滯銷問題。
2)阿里
近日,阿里巴巴大農業辦公室釋出“愛心助農”計劃,為全國核心產區滯銷農產品打造緊急供應鏈。
據阿里方面介紹,2月8日至10日,海南滯銷蔬果通過天貓賣出超過500噸,盒馬和大潤發直採了57噸果蔬和6000只文昌雞。雲南、廣西、四川、重慶等省市區的核心產區供應鏈已部分打通。此外,阿里雲和阿里鄉村事業部為縣域政府推出的“大資料疫情監控雲屏”,目前已有845個縣域開通。
在該計劃下,阿里旗下的天貓、淘寶、聚划算、盒馬、餓了麼、阿里鄉村事業部等,組成了農產品銷售的全域網路。
比如,在線上,淘寶App開設了多個銷售入口,大力推介各地特色農產品;天貓正宗原產地和聚划算百億補貼也設定了專門會場;在淘寶搜尋“吃貨助農”可直達淘寶吃貨的活動頁。對於通過“海南果蔬綠色通道”上線的水果,平臺將給予專項銷售補貼。
在本地生活方面,餓了麼“線上菜場”把食材送到封閉管理的小區門口,並協同合作商戶摸排各地農產品銷售情況,幫助滯銷農產品上架。
3)拼多多
2月10日,拼多多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不僅為此次活動提供流量支撐,還設定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目前該專區已覆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囊括多種生鮮食材。
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商品囊括臍橙、蘋果、草莓等各類水果和主要生鮮食材。據悉,針對此次特殊活動,除充足的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設定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以幫助解決農產品產銷對接問題,讓農戶的收入得到保障。
4)蘇寧拼購
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村中沒有收購商上門,缺少銷售渠道的農戶,轉而想蘇寧求助,希望通過線上渠道,為自己減少損失,他們願意以收購價銷售。
蘇寧方面在接到求助後,第一時間做出了響應,立刻上線了“拼購助農”專場負責銷售,為全國核心區域(如四川)滯銷農產品打造緊急供應鏈,保障城市菜籃子量足價穩。同時,協調蘇寧物流和天天快遞,對接農戶,利用蘇寧全國物流大資料能力,制定最合理的物流路線,保證物流時效。對於消費者,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發貨或收貨,蘇寧將督促商家,解決問題,保證消費者權益。
為保障城市菜籃子,蘇寧線上特意選了蔬菜組合“套餐”,把家常蔬菜一次配齊,48小時上門。
除了京東阿里拼多多蘇寧之外,還有生鮮傳奇、達達集團等社群生鮮也在發力助農大計。
有媒體指出,但經此一“疫”,2020年的資料將有更大突破。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總額將突破4600億元。
——030——
中國農業呼籲需要“醫生”
中國農業問題不僅僅出現在銷售端,更多是品種、生產方式、生產技術等全端問題上。
我們還需要對症下藥。對於農產品滯銷,有業內媒體總結分析下,主要原因應該如下:
客觀原因:
1、天氣、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這是任何行業都無法避免的問題,只是農業受影響會更加明顯。
2、農產品自身特點限制。農產品通常生命週期較短,易腐爛不易儲存,不宜運輸到距產區較遠的地方。
3、產品供應鏈過長,物流成本高,損耗較大。農產品從基地流通到市場往往會經過多個環節,而目前國內物流配套不夠健全,冷鏈設施不完善,損耗較大,導致農產品運輸成本增高。
主觀原因:
1、農戶資訊獲取渠道單一。不能及時獲悉市場供需情況,資訊不對稱,容易盲目跟風,產能過剩。
2、種植結構不合理,品質低端,競爭力弱。這是基於農民的專業性比較弱,種植技術不完善,仍然長期沿用傳統種植模式。
3、經營模式傳統,銷售渠道不暢。目前農戶基本仍是小農狀態,個體種植戶,對於農產品多是採用傳統線下模式銷售,對線上更為有效的運營模式不了解不會用。
除不可抗力的天災之外,客觀原因需要在政府牽頭下逐漸補充完善,咱們農戶能做的很少。但主觀因素卻是我們可以努力調整來改變現狀的,尤其是經營模式的優化問題。
疫情下的產品滯銷是暫時而緊急的,但疫情過後這個問題卻仍會長期存在,建立起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網路、強化品牌建設和銷售運營能力,可以說是亟不可待,也是大勢所趨。
然而,面對訂單暴增的情況下,生鮮電商的供應鏈和運力的問題也被擺到了臺前。
不少市民仍對自己在網上“搶菜”的經歷難以忘卻,“菜品下架”“匹配不到配送員”等問題凸顯。
此外,還有個問題就是電商何時才能真正主導種植端。就目前來看:
阿里爆出農產品合作基地1000個、拼多多計劃在未來5年內打造1000個“多多農園”專案、京東農場專案17個而已....這些基地是他們以數字農業方式全渠道佈局的試點,就全國農產品基地來看,這些依然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