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近年來,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傳統大型電商扶貧助農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傳統電商紛紛推出新的電商產品,推出了一系列商品下行、農品上行的模式。目前,阿里、京東、拼多多、蜂樂購等電商巨頭涉農領域頗多,且還在不斷擴大,深入到供應鏈環節。

對比日本現代農業模式“一縣一品”、生鮮損耗率低於國內一倍以上的做法,國內想要突破農業電商補貼“輸血”的瓶頸,必須得從供應鏈標準化、多方利益平衡兩方面入手。

以往農產品做品牌的難度大、利潤低,就是因為農業供應鏈尚未標準化。但農業上游的種植、品控是一條完全不同於流通的產業鏈條,也是下游零售商難以觸碰的環節。

農業供應鏈的標準化很複雜,但影響最大的是:農產品的品控分級標準,以及供應鏈的標準化。

如今市面上的商家,主要對成熟後的農產品,按大小、品相等特徵進行篩選、包裝,其實關鍵是深入到農產品培育、種植環境,包括選種育苗、肥料農藥等,都進行建標、控制,增強農戶、商家自身的品控能力,才能縮小口感、品質差異。

在這點上,下沉至三四線鄉鎮的蜂樂購主打一個“新鮮,健康,好吃”,突出當地農產品的“原生態”滋味,強化農產品的“內在功力”,從而避免了農產品作為“非標品”的種種外在問題。

其次,對於倉儲的標準化,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已在落地,其他玩家如沃爾瑪、每日優鮮也計劃投入近百億重倉供應鏈。

與其它電商玩家不同,作為區域社交電商的蜂樂購則主要站位消費者,從“本地化”方面入局,透過“本地人吃本地菜”的理念,將供應鏈長度大大壓縮,對於生鮮產品可以做到“當天下單,當天採摘,第二天送達”。

透過投資併購、擴張,未來電商巨頭之間將圍繞銷售渠道、產地及中心城市倉儲進行點位競爭;中小經銷商、果農菜農則透過蜂樂購等區域社交電商來對生鮮資源的銷售進行橫向擴充。

做農產品生鮮電商,不是簡單把農產品搬到網上,更重要的是透過市場倒逼,實現產業鏈的變革。“很多人以為標準化是農產品上行的基礎,其實他們錯了,本地味道才是。”蜂樂購董事長鍾洪斌認為,引導電商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形成生產標準統一、利益分配共享的“共同體”,實現農產品從種到銷的全程標準化生產,才能完善貫穿生產、流通和銷售全流程的數字化供應鏈,實現從“產什麼賣什麼”到“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的轉變,助力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

12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沒錢還啥都想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