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 農業電商平臺是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網際網路、計算機、多媒體等),為從事涉農領域的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在網上完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購買和電子支付等業務交易的網站平臺。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各行各業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有了網路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買衣服再也不用去實體店,想吃飯一個APP就解決,購買機票、火車票再也不用排著長隊等待......這就是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生活實實在在的變化。
農業電商平臺之發展
中國農業電商平臺的崛起,使得傳統利益格局正在被打破,傳統商業規則正在被改寫。這是一場新商業與舊商業的博弈,誰將成為最後的贏家?面對迭代更新的商業變遷,電商的下一個“風口”又在哪裡?
近兩年來,面對未來藍海,不管是電子商務巨頭還是後起新秀,從集體“刷牆”到設定服務站點再到開辦電商產業園,電商企業爭相下鄉“跑馬圈地”。面對這股勁吹的新風,各地政府也期望借力提升當地經濟,打造亮點工程。一時間,人人開網店、村村搞電商,農業電商似乎如火如荼。
農業電商的發展也推動了其合作基地的發展,使其種植管理更加高效,更具現代氣息,同時,也提高了基地農友的專業種植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
農業電商平臺之困境
當前,中國農貿產業網際網路化依然存在農業電商資訊基礎設施薄弱、資訊平臺建設不完善、專業複合型人才匱乏、中國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相關法律和政策不足以及物流發展不夠完善等方面的制約因素。
1.缺少大規模成熟的農業電商企業
在中國農業電商的發展更多地依賴第三方電商平臺,但市場的結構小而且不牢固。現在,有很多小的、不成熟的企業處於競爭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大規模專業的農業電商企業與電商平臺。大多數的貿易仍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操作模型,並且大多數企業規模有限,收益也不高。
農村電商的發展中依然面臨眾多問題,如不同的縣域電商模式是什麼、不同的平臺策略是什麼、不同的電商創業者應採用何種發展方式等。不能因為某種電商模式發展較好,就全部採用這種方式,也不能所有的農村電商平臺都是便民服務、代買代賣、創業服務等類似的業務,農村電商的業務內容也需要突破和創新。
2.物流網路不發達,資訊不匹配
農村人口基數大、地域分佈廣泛,交通落後等一些客觀因素也造成農村電商的物流配送問題,再加上農產品品種多、附加值低、不易儲存等特點使得農產品不能統一加工、銷售,從而極大的阻礙了農產品生產產業化和流通現代化。
農產品電商方面建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思想意識、技術手段和營銷渠道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部分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農業種植大戶對資訊服務、資訊渠道等認識不夠,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農產品企業、網店各自為戰,資源渠道較為分散,種類繁多而品質評價的主觀因素較強,致使目前農村電商整體仍沒有贏利。由於整個農資行業乃至種植業的資料積累少,資料分析和應用缺乏,導致供需對接、產品生產、流通以及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等效率低下,這些因素極大地阻礙著農產品生產產業化和流通現代化。
對於農產品電商而言,還有一個線上、線下競爭的問題,也有同類農產品網上競爭的問題,如何協調這些競爭關係,實現農產品電商的長足發展,也是需要破解的問題。
3.農村地區電商高階人才嚴重匱乏
開展農業電商,需要農民“賣家”精通電商技術,同時又要掌握一定農業知識和食品安全知識,了解農產品特點和市場行情,並能在網購客服中及時解答客戶提出的問題,這是農村電商在產品“外銷”上的最大的挑戰。目前農村電商的發展缺乏領導者和指揮者,這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而電商網站的建設和維護、採集和釋出市場資訊、分析和反饋市場行情都需要人才,否則農民只能全憑經驗習慣種什麼、養什麼,導致市場上農產品過剩或短缺,引起市場波動,無法體現農產品的真正價值,進而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程序。
此外,農村年輕一代多外出打工,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更願意接受網際網路思維的“新生代”的流失,進一步制約了農村地區新電商群體的孕育和發展。
4.資料零散割裂,資訊共享和網路互聯的紅利難以發揮
對於農村電商站點,資源的共享化還很低,目前各個平臺的建設都是自成體系,資料資訊更沒有相通,而且基層人員相互獨立,交流較少。涉農網站越來越多,但針對農民需要的服務內容數量少,並且反映的資訊幾乎大同小異。
各類農業網站大多數直觀反映的農業資訊,有關分析、生產決策的資訊較少,嚴重缺乏巨集觀指導性的農業資訊。
5.農產品市場品牌難於塑造
農產品品牌複雜在:第一要有區域性公共品牌,如果沒有區域公共品牌,那麼一個企業是無法打造一個地方品牌的;但只有區域公共品牌又會產生另外一個情況,就是“公地悲劇”,陽澄湖的“洗澡蟹”到處橫行,假的“五常大米”時有發生等等。品牌的核心在“信任”二字,而不是用歐盟認證、美國認證抬高身份。
農業電商平臺之破局
農產品電商平臺是當前新形式下的垂直電商新機遇。綜合運用先進的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將多個網站子系統都建立在統一平臺之上,集電商、直供直銷、行業集聚、資訊交流、營銷推廣於一體。整合農業企業、農業網商以及農產品資源,方便社群及消費者通過電子化、網路化等科技手段獲取多種農業資訊。
1.鼓勵涉農龍頭企業率先開拓電商
同時政府關注和政策性積極引導,農業企業原料供應商大部分是農民群眾,原材料的品質,供貨及時等問題往往是領先的農業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只有讓農村建設資訊化,將農業生產整合到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中,龍頭企業和農戶實現無障礙溝通,才能實現雙贏。
找農場網是漢唐農業下屬子公司搭建的專業訂單農業電商網站,是一個網際網路+農業的垂直電商服務平臺,是優質農產品的交易平臺以及農業諮詢農技普及等綜合性服務平臺。
2.建議政府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出臺具體的農業政策,加強對農業電商全面扶持,促進農業電商的發展,從而促進農資和農產品流通體系的發展,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二是加強基礎網路配套設施的建設,為農業電商的發展奠定硬體基礎。
三是給農戶更多扶持幫助,鼓勵農戶專心於農業種植,搞好生產。
四是加強組織保障,組建農業電商協會和電商運營中心,由專業機構、專職人員來推進農業電商規範化、市場化運作。
3.鼓勵通過健全網路夯實農村電商基礎
其一,加快平臺建設,加快本土平臺建設,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合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託農業平臺開設網上商城,拓展網上交易,促進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和協同運營。
其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縣區政府與通訊企業的合作,採取政府補助的辦法,實現通訊、寬頻、網路行政村全覆蓋,奠定電商發展的物質基礎。
其三,推進物流業發展。配套發展倉儲、物流等服務業,推行村郵站與快遞待辦點、村網店聯建,做到“縣區有園、鄉鎮有點、村有代辦”。
其四,多渠道籌集運營經費。落實建設資金是解決農村資訊化“最後一公里”建設的中心問題。
4.突出農業電商正面宣傳與市場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
整合政府網站、電視、報紙、微博等宣傳渠道,特別要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媒介的作用,將電商平臺建設與農特產品宣傳、旅遊產品推介等有機結合,通過網站的整體包裝,實現抱團營銷、整體宣傳,提升特色優勢農產品的網路影響力。
二是加強推廣營銷。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電商宣傳、知識普及,培育人才,提高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對電商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參加國內知名電商大會,利用節慶、網路促銷活動等契機,開展宣傳推介活動,進一步提高本土優勢特色農產品和農產品網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農產品電商推廣和營銷。
5.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範,確保交易安全
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從產、供、銷全產業鏈發力,制定農產品標準體系。農業電商必須考慮農業的特殊性,以此為前提來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範。
同時,網路交易平臺的網站需採取各種方式,參與到信用體系的建設工程裡面去,增加人們對農業電商的信任度。健全完善農產品品質標準體系和檢測檢驗體系,抓好農產品品質監管、農業投放品綜合整治和農產品市場準入。
加強對農副產品的電商監管,使得銷售產品都具有唯一的條形標識碼,實現全過程追溯,杜絕品質安全隱患。
另外,要發揮農業電商的巨大潛力,還要重視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品牌培育建設。
總之,通過農業電商平臺的發展和升級,可實現全面建設農村綜合資訊服務平臺、農村管理資訊、消費資訊、社會資源、資訊科技和資訊農業產業化的目標。我們需要考慮全球化和日益發展的技術問題,加強農業電商平臺的基礎性建設,使得農戶在相互交易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利潤,從而推進中國農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