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區塊鏈的技術選擇與權益
——再談區塊鏈與合作社
2018年我曾發表了《區塊鏈技術與農村資金互助》一文,當時並未引起廣泛關注,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合作社與合作社內的新型合作金融以及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合作經濟逐漸成為熱點,將迎來發展熱潮。隨之而來的是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的資訊科技開始下鄉,向三農領域拓展,正促進三農數字化轉型,以趕上舉國數字化發展的步伐。
在上述文章中,我初步探討了是區塊鏈技術與合作金融在技術上的耦合性,說明區塊鏈提升合作經濟組織的服務能力,可以更好地發揮合作經濟的優勢,為合作社成員帶來更多的福祉,從而增加對社員的凝聚力。反之,合作社也為區塊鏈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合作社的社會組織機制為區塊鏈中的共識機制提供了架構;合作社自下而上參與方式形成的統分結合的運營結構,可以形成以基層合作社私有鏈為節點的聯盟鏈,解決公有鏈全網認證的效率瓶頸。
一、 合作社區塊鏈的技術選擇。
亞洲credit union創始人蘇國榮先生說過一個金句:
“銀行的客戶只是一個number(賬號),
合作社社員是一個member(成員)。”
英語兩個字母之差,體現了銀行與合作金融組織的質的區別。也說明了金融體系中兩類資產記錄模式的區別:賬戶正規化與通證正規化(Token)。(可參考徐忠和鄒傳偉新書《金融科技前沿與趨勢》)
目前金融系統通用的資產記賬方式是賬戶正規化,既每個金融機構要為參與交易的個人或機構開設一個賬戶,獲得一個賬號(number),記錄交易變數和存量。賬戶是銀行業務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銀行賬戶,則無法獲得金融服務。每個人或機構可以在多個銀行和金融機構開戶,各金融機構的賬戶資訊是封閉的,只有部分資訊因交易需要而在徵信系統中有條件共享。因此,賬戶系統中每個人或機構的資訊是分散的、碎片化的。【順便說一下央行數字貨幣。目前我國央行數字貨幣採用了雙層執行(批發型)的發行方式,既透過銀行發行。這裡有一個需要弄清楚的發行細節,數字貨幣必須要以獲得數字錢包為前提,而根據介紹,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錢包是由各商業銀行定製和開通的,居民依舊要以銀行賬戶為基礎,申請註冊各銀行的數字錢包。也就是說,要獲得數字貨幣,必須有銀行賬戶,這就與紙幣大不相同了。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交易中獲得紙幣,並可以在沒有銀行賬戶的情況下用紙幣繼續進行交易。而數字貨幣以銀行賬戶為基礎,沒有銀行數字貨幣賬戶的人士就寸步難行了。所以,央行數字貨幣總體還是屬於賬戶正規化體系,並非通證正規化。】
Token是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被廣泛接受的中文為“通證”。通證是區塊鏈技術的產物,也只有在區塊鏈系統中才能產生。(沒有區塊鏈系統為基礎的通證是假通證!)通證以參與交易的節點為基礎,在一個區塊鏈系統中,無論是銀行還是與金融交易的個人和機構,大家都是平等的成員 member(資訊節點),所有交易以每個節點的資訊為依據,節點的資產透過驗證成為不可更改的通證。每個機構和個人的全部交易資訊和存量,都記錄在其所擁有的加密通證裡。而每個節點的資訊又同時被全網記錄和共享,並有條件地進行披露和交換。
合作社就是一個由社員member(節點)平等組成的網路體系,每一個成員都是獨特和唯一的。即便是在多級的聯合社體系內,每個社員也只有唯一的基礎程式碼,如果社員在基層合作社之間發生變遷,其基礎程式碼也是唯一不變的,只是會增加所在合作社的資訊。因此,合作社就是一個通證正規化的系統。【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通證正規化(token),則每個公民和金融機構都應直接在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內註冊並獲得數字貨幣錢包,公民不必在商業銀行註冊錢包。公民可以直接用自己的央行數字錢包與銀行交易,甚至沒有網路,也可以離線交易。】
因此,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合作社與區塊鏈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既都是以平等的節點(成員,member)為基礎的分散式網路。加密和其他技術只是為保證這個系統安全有效執行的工具。
既然如此,合作社區塊鏈最好是一個公有鏈,既沒有層級的分散式網路。節點(社員)可以透過自由組合形成組群(合作社),形成有層級的應用(交易)結構。但是在現在的網路環境下,公有鏈吞吐量低,交易速度慢,實用性差【比特幣並沒有太多的交易場景。央行數字貨幣採用批發方式,是考慮到了實用性。】
目前從實用角度考慮,合作社系統可採用私有鏈+聯盟鏈的技術方案。私有鏈具有交易速度快、交易成本極低、更好保護隱私和內部交易秩序等特點和優勢。每一個基層合作社擁有一個私有鏈,合作社加入聯盟鏈。但私有鏈也有一些缺點,被詬病較多的是私有鏈的開發和運營方式。私有鏈往往由一些第三方私人企業開發和管理,會形成使用者對私人企業的依賴,要被動地支付費用。因此,如果合作社採用私有鏈技術途徑,就要解決私有鏈的所有權歸屬、權益和運營模式問題。
二、 合作社區塊鏈的權益歸屬與運營
首先,區塊鏈上最有價值的是資訊,是共有的。區塊鏈是一種共享賬簿,是由所有參與的節點的資料組成。每個節點都在貢獻資料,每個節點也是資料的所有者。所以,區塊鏈產生的資訊是由所有節點共有的財產,不可能成為某些節點的私有財產。區塊鏈上每個節點可以加密自己的資料,但不能私有鏈上的資料。如同某小區大門的鎖鏈,雖然每一把鎖的主人有自己的秘鑰,但整個鎖鏈歸小區業主共同所有。在區塊鏈上,一切資料歸全體鏈民所有,這就在邏輯上要求區塊鏈系統一定是共有產權的。
第二,如何解決區塊鏈開發與運營成本問題?區塊鏈系統是公共產品,區塊鏈服務是公共服務。但服務總是由成本的,如何解決成本問題呢?區塊鏈技術是多項資訊科技組合,就是一些程式碼、程式和計算機與網路協議的組合。其中分散式資訊交換系統(P2P)、加密演算法、時間戳等技術、每種程式設計都已有成熟的規則,是由一些基本的指令和協議構成,存在大量開源的程式供應用開發者使用,很難像可口可樂秘方那樣被壟斷,基礎程式設計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容易獲取,即便有人把開發的基礎程式設計申請專利,開發者也難靠賣基礎程式設計賺錢,都是透過開發應用系統獲得使用者生財。比特幣區塊鏈的解決方式是給礦工(資料壓縮者)比特幣獎勵。比特幣相當於給築路工人記的工分,如果這個工分具有極大的兌現和增值保障,就會有人願意參與築路。
如果合作社選擇私有鏈的技術路線,運營成本可以極低,不需要比特幣這樣的激勵機制,完全可以透過收取會費的方式分攤有限的執行成本。因此,合作社區塊鏈的主要成本是應用系統的開發,這也可以透過社員眾籌的方式分攤開發成本。
因此,無論從區塊鏈的權益歸屬還是開發運營方面看,合作社區塊鏈可以採用眾籌和會費的方式開發和執行,形成由合作社全體成員共有的系統,並組建專業部門或團隊提供運維服務。在合作社發育階段,由於沒有足夠的社員參與眾籌,可由政府或公益機構透過社會公益投資提供經費支援,將合作社區塊鏈開發出來,借區塊鏈系統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和社員群體的擴大,最終透過未來的社員眾籌資金,讓政府和公益組織資金退出,合作社從而獲得完全的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