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暖暖的春風迎面而來,哪像大年初一的天氣。記憶中,過年的時候,天氣很冷,要麼就是雪花飛舞,要麼是濃霧瀰漫,寒風肆虐。2021年的大年初一,暖陽陽的天氣,坐在公園的角落,睡意朦朧。
今年過年沒有回家,感覺少了些什麼。日子沒有什麼變化,如平時一樣,感覺就是少了點什麼。早上起床打電話回家給父母拜年,父親第一句話就是,“家裡如往年一樣。”我明白他老人家的意思。我們過年沒有回家,跟他們說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如今家裡根本沒有疫情,農村的新年照舊熱熱鬧鬧的,比去年輕鬆多了,依然恢復到了沒有疫情的歲月了。前年就打電話要回去,我們不回家過年的藉口讓家裡的老人們有點失望。看著村裡的年輕人都回家過年了,而我們卻躲在遙遠的地方,隔著電話線,輕飄飄的拜年話,多多少少讓老人家有點抱怨的意思,過年不回家,他們心裡的失落情緒給渲染的淋漓盡致。
農村回家過年,老人們圖的不就是個熱鬧麼?如今,自己的孩子偏偏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他們能不想念麼?平時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回家看看,好不容易盼到了過年,家人可以團圓了,我們卻在外過年了。
女兒今年上幼兒園,對新年的看法有了變化,特別期盼著過年。看著自己的女兒,興奮地吵著要過大年,在屋裡跑來跑去,玩得不亦樂乎,心裡也挺高興。有點擔心,等到自己的女兒長大了,她也不回到我們身邊過年,那是一個什麼場景呢?我不敢想象。可能我會比我父親他們還要難受吧,因為我只有一個女兒,而父親卻有幾個子女。
今年在外地過年,明顯感覺城市裡的人多了起來。有許多人都響應了國家的號召,留在本地過年。所以,我們在外過年也就不顯得那麼孤零零的了。
坐在公園的長凳上,暖洋洋的陽光,讓我有點迷糊。看著公園的綠樹枯枝,突然發現,現在對過年最渴望的是小孩子和老人。小孩子對過大年比較好奇,眼睛裡充滿了笑意,嘻嘻哈哈的,不用早早從床上爬起來上學,還可以吃到各種小零食。老人期盼著過年,是因為可以見到自己的子女了。一年到頭不能相見,好不容易過年了,怎能不欣喜呢?
我對新年有點感慨,發現過年最好的時間段應該是除夕夜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一起守歲,吃著美味的團圓年夜飯,看著熱熱鬧鬧的春晚,還可以搶紅包,雖然不多,圖個吉利。除夕過去了,新年來了。突然發現,新年剛來彷彿就已遠去了。
往年的大年初一,在老家農村都要早早的起床,早早的吃了飯,就開始出門給長輩們拜年了。東家嬸,西家伯,爺爺奶奶少不了,急匆匆,忙碌碌,說上幾句話,一家又一家的串門。路上遇見同村人,遞上香菸互說新年好。短短的一個早晨,新年就像一陣風似的很快就失去了它的新意。雖然說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新年才真正的結束,我卻感覺,新年剛到就變成了平常的生活了。
如今的年味,沒有了蒸饅頭的熱鬧,也沒有了壓歲錢的欣喜,更沒有了鞭炮聲聲辭舊歲的震撼,一切都淡化了。為何西方的節日能湧進來並深受廣大年輕人的喜愛,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卻漸漸沒落呢?因為我們自己不愛惜自己的節日,把傳統節日的枝枝蔓蔓都剪掉,留下光禿禿的形式,變得蒼白而無力,誰會喜歡呢?如果繼續這麼下去,春節的喜慶氣氛將成為歷史,在書頁上畫下一道彩色,永遠失去了現實中的意義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