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網易就實現6個人養豬2萬頭豬。今年,京東負責人表示,京東“AI養豬”把每頭豬的飼養成本降低80元,豬場將全部採用機器人飼養。
作為傳統養殖巨頭牧原股份2018年年報顯示,通過自動化供料,牧原養豬場的一名飼養員年養殖規模達1萬頭,產值超過了1000萬元,甚至達到了2000萬元。
目前,憑藉模式創新,牧原股份已經獲得巨大的成功,最新市值已逾千億元,已成為國內絕對的養豬龍頭企業。
22頭豬起家 懂得覆盤
當前養豬巨頭都是百億身價,但他們的發家都不及我們當今的養殖創業的朋友。
比如,新希望從養鵪鶉起家、溫氏從8000元起步、牧原從22頭豬起家...但這些養豬大佬懂得抓住機會,不斷創新的訣竅。
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內鄉縣一個叫河西村的小村裡,198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從沿海吹到了全國各地,也吹進了這個叫河西村的小村莊,吹進了這個家境並不富裕的普通家庭。
還未成年的高中生秦英林在那時就有了創業的勇氣和魄力,他鼓動父親去養豬致富。父親被他說服了,拿出了一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鉅款——800元,買來20頭小豬,建了一個養豬場。
然而,因為缺乏防疫知識,秦英林家的那20頭小豬遭遇養豬世紀難題“豬瘟”,一頭接一頭地死去,最後只剩下1頭。
這一次嘗試不僅沒讓家庭富起來,反而損失了2000多元。一夜回到解放前,希望徹底毀滅了。
這次創業覆盤後,秦英林明白一個道理:技術與學習是關鍵。於是,他暗暗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考上教養豬的大學,學好技術,幫父親養豬致富,幫助鄉親們養豬致富!之後,秦英林考取了農業大學,並學習了養豬技術和各項知識。
1992年,秦英林放棄了南陽地區食品公司的辦公室工作,帶著妻子回到了家鄉。他從哥哥那裡借了8000元,再加上弟弟準備結婚的12000元,他開始建豬舍、架電線,打水井。
1993年6月22日,這個日子對秦英林來說比結婚紀念日還重要,這一天,他迎來了養豬場的第一批客人——22頭小豬,他的養豬事業就此正式開始。
期間,秦英林業也經歷了養豬難題,但都被他逐步解決了。他根據所學知識,建立了一套科學、嚴謹的防疫制度,他還利用所學的營養學知識給豬仔配制飼料,降低了成本並提高了養豬的成功率。
有了知識做支撐和保障,秦英林在養豬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年,秦英林的養豬場規模從最初的22頭擴大到了2000頭;1997年,出欄商品豬達10000頭。2000年,秦英林設立了牧原股份的前身牧原養殖,開展生豬育種工作。2005年,公司從加拿大引進470頭曾祖代種豬,建成了當時國內較大的核心種豬場。2010年,牧原股份營收4.45億元,生豬出欄量35.9萬頭。2013年,牧原股份營收超過20億元,生豬出欄量達到130.68萬頭。2018年,秦英林以255億元資產成為河南首富,2019年秦英林資產達415億元,牧原股份養豬出欄量已經高達了1000萬頭。
目前,牧原股東上市市值1200億元,在全國擁有120餘家子公司,規模化養豬全國第一、全球第三,總資產450億元。
3大模式創新:養豬門檻很高!
曾在一次採訪中,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推心置腹地說,“很多人覺得養豬很簡單,是技術低下、產業落後的代名詞,其實並不是這樣。現在養豬行業已經成為融合多門學科的高科技行業,包括生命科學基因選擇、豬舍設計、疫病防控、營養配方、生產管理、環保、資訊化甚至智慧化的應用等,門檻很高,沒有技術創新難以為繼。”
我們也看到,牧原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部創新史。從豬舍設計的一代代革新和改善,再到飼料與獸醫防疫的技術迭代,牧原在創新中發展壯大,實現了養豬的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並向資訊化和智慧化邁進。
從總體來看,27年的時間,牧原的模式創新有3個,種養結合、高效生態養殖模式、智慧化養殖。憑藉時代的養殖模式,牧原一步步攻城略地、擴大養豬規模。
1、種養結合
針對養殖密度大、環保壓力巨大的現狀,牧原公司不斷創新,探索形成了一套通過環保部認證的“種植—養殖—沼肥”迴圈經濟發展模式。
具體做法如下,牧原公司通過對豬糞尿的合理轉化利用,實現種養有機結合和養殖生態、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將糞尿進行乾溼分離,幹物質製成有機肥,液體進行沼氣發酵,沼液澆施農田。
同時,為確保科學澆施沼液,牧原公司通過測量土地肥力,結合當地氣候和農作物營養需求,制定澆施方案,免費將澆施管道鋪設到田間地頭,方便農民澆施,真正做到了種養結合,糞水合理還田利用。
目前,牧原公司已安裝地埋管道2萬多米,實現沼液澆施農田數萬畝,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牧原科研人員持續跟蹤調查,2015年未施用沼液的農田小麥畝均產687斤,施用沼液的小麥畝均產870斤,增幅21%。目前,牧原公司有機肥外售每年盈利1000餘萬元;沼液無償供應農戶。
2、高效生態農業
與傳統農業不同,牧原集團在研究養殖技術的同時,積極進行創新,研究整個生豬產業鏈的技術、生產情況。同時拓展業務範圍,對花、果木種植等生態農業技術及有機肥生產技術進行探索和研究。
如果說種養結合是養殖企業的戰略出路,那麼高效生態農業是養殖企業的新商業。牧原公司深諳其中的道理。
牧原公司憑藉種養結合模式積累了迴圈農業的經驗,另外經過大量實驗之後,牧原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拓展新領域。
2016年,牧原公司還牽手以色列農業公司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牧原公司希望藉助以色列的控溫、控光、控水、控肥、控氣“五控合一”等成套高階設施農業技術,併力爭建成相關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基地。
比如,牧原公司打造現代化農業高新科技園發力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內包括水生蔬菜景觀區、露天果蔬生產區、產品展示中心、休閒農業區、生態養殖區、養生度假區等,將致力打造一個集優質蔬菜種苗生產銷售、高效優質蔬菜產品生產、現代農業新技術示範和推廣、觀光旅遊和餐飲旅遊於一體。
3、智慧養豬
當今,養豬業轉型升級面臨兩個大跨越:第一個是傳統養豬業向工業化的跨越;第二個跨越是智慧化的跨越,大資料智慧化養豬,這個階段是在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人工智慧。
“我們要建立企業自信,行業自信。規模小的企業也面臨著變革,不能因為行業落後就不談智慧化。”秦英林強調,“沒有技術高地,只有變革先後,誰先做起來,誰就可以引領發展。”
在智慧養豬上,牧原做了2大創新:
1)豬舍
目前,牧原豬舍裡有空氣過濾系統,前端過濾是防疫病,後端過濾除臭、分解大分子物質,把空氣中顆粒物降下來,對降低PM2.5、PM10都有貢獻,把臭氣控制在幾米範圍內。
現在,牧原的豬舍已經更新到第12代。“有專業團隊專門設計豬舍,設計豬舍像設計汽車一樣。”
2)節水
節水是養豬成本的關鍵。
如在養豬節水方面,牧原公司採用全漏縫地板免水衝工藝,整個飼養期免水衝豬舍,減少衝洗豬舍用水;持續創新改進飲水器,智慧溫控,噴霧降溫,不形成徑流;高壓水槍清洗刷圈,減少用水;管理節水,減少跑冒滴漏,最終實現上市一頭豬用水1.6-1.8m?,遠遠低於養豬行業用水定額。
據了解,牧原是養豬用水已經節省到極致,節省到可以在沙漠裡養豬,目前已經有公司在大型的沙漠區進行養豬。
除此之外,牧原通過自動化供料,一名飼養員年養殖規模達1萬頭,產值超過了1000萬元,甚至達到了2000萬元。
秦英林認為,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的應用,未來養豬業將會在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飼料運輸車輛,按指定路線實現自動化供料;大資料平臺養豬養殖,疫病自動識別診斷;重複、簡單的養豬環節將由機器人來代替,既提高勞動效率,又利於疫病防控。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秦英林認為,對於養豬事業來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更要注重價值。
“如果是逮機會的生意,更不能做,因為你要是抓住一次機會,沉浸在快樂成功的過程中,實際上風口就過去了,可能你還在繼續投資,最終可能血本無歸。不抓短期的機會,要注重長久的外部價值,這是鐵的規則。”秦英林解釋。
從當下時局來看,大趨勢屬於養豬巨頭。新希望、溫氏、大北農、牧原公司、網易未央等紛紛表示擴大養豬規模。
那麼養豬散戶的機會在哪裡呢?我們認為2條路:一條路與養豬巨頭合作;另一條路就是發展精細化養殖。但機會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1 #
-
2 #
沙漠不但可以養豬,還可以種水稻,建魚塘,中國人民一向善於打破自然規律
-
3 #
豬肉為什麼一直漲價?
養豬是全國第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