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麗鄉村建設,很多人都知道“領頭羊”是浙江,殊不知連續5年上榜“中國十大美麗鄉村”的省份,除了浙江便是山東。在我們不曾留意的時候,山東多層面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制定了645項“山東標準”。
山東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的發展好壞直接影響村莊的收益,從而影響整個村莊的發展命脈,但是農業的發達不是山東取得如此成就的全部原因。2017年,山東省僅鄉村旅遊的收入就高達2549億元,省內城堡鄉村旅遊業的個體經營戶逾3萬個,從業人員接近20萬。
截止2017年,山東有18村上榜“全國最美鄉村”,既有依託果蔬基地發展多樣化旅遊產品的黃河口鎮萬爾村,也有利用精品茶園+東嶽天齊廟打造宗教文旅的海清鎮後河東村……不難看出,山東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這樣的成就,除了有農業實力的支撐,更有著對生態的敬畏和多元化的農旅美麗鄉村發展模式。
山東豐富的鄉村農旅發展業態背後,到底有哪些農旅一體化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繼續往下看,一文帶你深入學習!
山東搞農旅一體化,條件得天獨厚就像浙江安吉、江西婺源一樣,鄉村資源品質越好、價值越高,誕生的旅遊產品吸引力必定更強,經濟效益也會越高。而山東在這方面就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是山東省擁有山川、森林、河流、田園等多樣化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二是特色農業優勢明顯:歷史上,從舜耕歷山到科聖,譜寫了山東省悠久的傳統農業歷史文化;而近年來,一大批農業觀光區、科普農業園、等成為現代農業的新亮點,煙臺蘋果、沾化棗等農產品享譽全國。
三是文化風韻深厚。以齊魯文化為根基,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等眾多文化塑造了山東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高品質的鄉村旅遊資源,一方面為山東省農旅一體型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了發展條件,另一方面保障了其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當然,如何把優勢發揮到位才是更重要的。農旅一體化視角下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注重旅遊產業、休閒農業等產業的發展。基於遊客需求,從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各個環節的產業鏈統籌考慮,從而有效保障鄉村旅遊產品與遊客的“食”、“住”、“行”、“遊”、“購”、“娛”等環節實現有效對接,為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旅遊服務,打響農旅一體化的服務品牌。
美麗鄉村搞農旅一體化,原則不能少一、以村莊為載體,旅遊引導農業
以旅遊對農業的引導作為共生條件,以村莊作為產業發展的共生載體。通過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等農業範疇涵蓋的內容與旅遊的觀光、休閒、娛樂、體驗等功能相結合,按照旅遊市場的需求來確立農業的轉型方向,使農業與旅遊業形成相輔相成的關係,從而打造集休閒、觀光、養生、娛樂、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高效產業叢集,合力構建農旅產業共生體。
二、延續鄉村野趣
鄉村,是一種錯落有致的村落形態和充滿野趣的自然生態環境融合而成聚落“山”、“水”、“田”、“林”、“路”、“村”等要素構成了淳樸的田園野趣,這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開發農旅一體型美麗鄉村建設時,要延續這些具有鄉村代表的野趣,打造充滿鄉村氣息的特色景觀環境,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載體。
三、寧可控制人流,也要保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旅一體型美麗鄉村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整個規劃設計中,要注重景觀格局的構建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一方面,改變傳統的粗獷的農業生產方式,積極發展高效農業、精細化農業,保障農業與旅遊業的均衡發展;一方面,嚴格把控鄉村承載力,控制遊客容量;另一方面,要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增強相關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必要時可建立處罰機制。
四、彰顯獨特文化,提高競爭力
每個村莊都具有歷史價值的傳統建築、人文景觀、生活方式等,只有立足當地文化特色,將文化資源應用到農旅一體型美麗鄉村的建設中,才能提升美麗鄉村的品質和內涵,增強農旅一體化的旅遊吸引力,滿足遊客對旅遊產品的需求,有助於更好的應對更高水平的競爭。
六位一體,農旅一體鄉村有規劃產業:以旅帶農,補齊產業短板
農旅一體化強調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有效融合,所以在農旅一體化理念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應以旅遊產業發展為契機,通過引導與農、林等一產產業的聯動發展,實現一產與三產旅遊、一產與其他產業的有效融合的產業體系構建。 第一產業是根本,需要加快傳統生產方實和現代農業科技的結合,引導農林產業升級。除了產出農產品本身以外,更應該開始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和手工藝加工,令產品更加多樣化,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擴大消費需求。
另外,還要重點培養經營大戶。依託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以家庭農場為核心的多種組織方式,通過鎮級交易平臺,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建設一批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完善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實現耕地從“家庭分散化”經營向“產業化”、“規模化”、“集中化”經營方式的轉變,從而保障農業基礎的良好性,為農旅一體化打下堅實根基。
空間:農旅互動,強化空間結構
空間的功能架構組合,決定了村莊能否長足發展。全部做旅遊,農業容易乏力,且一旦旅遊業受挫,經濟也容易大受損傷。此外,各個空間的大小格局組合,也決定了遊客的旅行體驗是否多層次多樣化。 根據遊客和村民的各種需求,我們可以將空間分為三種: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肌理展示空間。 生產空間主要包括旅遊景點空間和農業生產空間。生產空間和村莊具體情況之間的融合,不僅將旅遊資源引入村莊,啟用村莊的活力,還保障了鄉村旅遊功能分割槽與村內其他空間互融互促。 基於此,在佈置苗木園、花卉園和果蔬園等生產空間時,可佈局具有特色農耕體驗組團,結合這些特色組團發展鄉村旅遊業。這樣可以形成第一、三產業良性互動,拓寬村民的收入渠道,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生活空間既是村民實實在在生活的地方,也是能體現民風民俗,吸引遊客的賣點。根據山東省鄉村農民活動需求,可設定三個級別的生活空間:公共活動空間、日常交往空間、獨立生活空間。 肌理展示空間則和前面兩個空間有所交錯,相輔相成。它是一個村莊內在的建築風貌、街巷空間、文化肌理,能夠很好地凸顯鄉村土地特色和文化特色。其材質、佈局和內涵都應該根據當地特色來進行設計。
景觀:景文融合,提高旅遊吸引力
全國各地都在發展鄉村旅遊,突出鄉村的特性,提高吸引力和辨識度成為了很重要的內容。農旅一體型美麗鄉村的景觀營造需將當地的特有景觀要素融入進去,打造鄉村別於其他旅遊產品的吸引核。
為了凸顯“鄉愁”景觀,可結合傳統的農業生產特點:一方面注重規模化的農田景觀、林果等農業景觀的營造,如南京溧水澗東村通過種植草莓,不僅產生了較好的草莓景觀,還可吸引遊客採摘草莓,品位田園風光。
建築:旅居一體,營建民居文脈
延續建築風貌,是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與城市發展的最大區別之一。尺度適宜、體量得當、材料鄉土、佈局有致的鄉村建築,既可以形成較好的空間效果,也提供了具有觀賞性的聚落景觀。 在處理鄉村建築環境的時候,老房子不應該一味拆除,而是從色彩、立面、形態等方面進行改造,延續當地的建築風格。新房子的建設也同樣如此。
另外,針對農旅發展而進行的鄉村建築規劃,不能忘了其和遊客之間的互動。經村民同意,可以將部分極有特色的房屋改造成具有特色的民宿,並融入休閒、娛樂、餐飲等服務。
配套:主客共享,優化配套服務
一次好的農村旅遊體驗,並不只在於“點”(例如農莊、果園之內的體驗),更在於點與點之間,線與線之間的體驗。道路連線著各個片區,對遊覽體驗有著直接的影響。 對內交通,鑑於對村民和遊客統籌考慮,可將村莊道路分為三級系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間道路;另外,還可在各個住宅院落之間設定步行道路,既能作為村民日常散步的鄉間小路,又能作為趣味的遊步道供遊客使用。
為了突出“鄉土味”,可以用本土的植物和材質來打造道路景觀,讓功能性主導的道路也成為一道風景線。對外交通,完善城鄉公共交通體系,做到鄉鎮政府所在地均通公車,每個行政村道路都硬化,每個自然村都通公路。在主要旅遊景點、鄉鎮政府所在地、重點美麗鄉村示範村設定電動汽車租賃服務,方便遊客出行遊玩。 此外,在道路交通設施規劃上,還需停車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公共交通的設定,並按照景區遊線的標準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出行需求來組織公共交通線路。
保障:農旅保障,實現雙贏發展
雖然山東省鄉村旅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從知名度和各村具體情況來看,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仍然需要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科學規劃的引導和創新的管理模式建議。政府依然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農旅的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保障。 另一方面,農民的自我發展意識也需要著重培養。村民是村莊的主人,他們有信心有動力去建設,村莊才能得到長足發展。參與村莊發展的政府、企業等力量需要引導村民返鄉生活、就業甚至創業,增強農村真正的內生動力,脫離一旦沒有政府就“回到解放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