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的“天花板”很高!為什麼這麼說呢?
據中物聯冷鏈委的資料顯示,中國的農產品冷鏈率僅有45%,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冷鏈率則高達95%左右,中國低國外50%之多。
問題也是機會!同時農產品冷鏈領域,也沒有十分耀眼的巨頭型公司,大家都處於在同一起跑線上。比拼是不僅僅技術,更是服務!
另外,在國家政策加持之下,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紅利才剛剛開始...
01政策:大力發展冷鏈物流
由於電商的發展,電商配套產業物流和冷鏈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統計,中國冷鏈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3035億元,預測2020年將達到4700億元,未來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尤其,冷鏈在農產品電商和農產品物流中的比重越來越多,甚至冷鏈成為農產品企業制勝終端的重要武器。
然而,中國冷鏈物流整體落後於國外。比如:
目前,中國冷鏈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些差距,導致腐損率較高。2015年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0%,50%和65%左右,腐損率為15%,8%和10%左右,相比發達國家5%水平仍較高。
同時,隨著消費升級和農產品上行的需求,冷鏈物流成為發改委、商務部、農業農村部關注的重點,也陸續出臺了多項扶持及指導性政策。
早在2010年,中國首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出臺。該《規劃》的重點是,完善冷鏈物流的體系、標準,加強骨幹企業建設,加強第三方冷鏈物流的發展,提高冷鏈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規劃實施,中國將再增加1000萬噸冷藏庫的能力,預計將帶動社會投資2000億。
另外,中央一號檔案多次提到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其中2020年中央以檔案也提到:
“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佈局和標準制定。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建設一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國家支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為什麼國家會大力並積極提倡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呢?農業行業觀察認為原因有3個:1)提高農產品溢價能力;2)降低農產品成本價格;3)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以上每個點都是中國三農的核心。
02國外農產品冷鏈為何如此發達?技術是關鍵
冷鏈起源於19 世紀上半葉,隨著冷凍劑的發明和後來的電冰箱的使用,各種保鮮冷凍食品依次出現,這使得食品工業得到迅猛發展,伴隨而來的是食品冷鏈的快速形成。
20世紀30 年代初,發達國家製冷技術快速發展,美國和歐洲相繼建立了食品冷鏈體系。50 年代出現了以商品形式出現的冷凍食品,隨後的幾十年裡,歐美國家基本完善了各類低溫食品冷藏鏈。
目前,歐美髮達國家冷鏈流通水平(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然而,中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或者全程冷鏈的比率過低。
國外冷鏈物流為什麼如此發達呢?源自技術!
我們觀察了美國、日本、新加坡、荷蘭等國家的冷鏈物流案例,這些國家除了政策支援之外,核心就是把先進的技術的應用到冷鏈物流領域,比如採用真空預冷或冰溫預冷技術、自動化冷庫技術、分揀系統、GPS技術、資訊化、智慧化等技術和高科技應用到冷鏈物流各個環節,從而提高了效率和產品安全性。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
美國的冷鏈物流公司注重科技投入,將冷鏈運輸的各個環節都與高科技資訊系統結合,提高了公司的營運效率,也使得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得到安全保證。
比如,美國物流公司積極發展先進裝置應用,其中包括電子資料交換、卡車衛星定位系統、車載電腦及程序控制平臺、整合技術應用、可視系統、安全控制及自動化噴淋系統等。
日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也是依託科技。我們發現,日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在進行作業時都是採用專業的機械,比如使用數碼分揀系統、電子資料交換系統、車載GPS、全程資訊化、自動化技術等,從而降低客戶成本,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從國外冷鏈物流的發展來看,留給我們的啟示有3點:1)注重物流基礎設施;2)國家加大冷鏈物流的政策支援;3)鼓勵冷鏈物流公司發展科技和人才培養。
03中國冷鏈物流問題出在哪裡?
從整體來看,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處於分散性發展。
目前,國內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運輸,農產品冷鏈的物流技術非常滯後,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鋪設嚴重不足,冷藏保溫車只在運輸貨車中佔極小比例、行業發展不協調等弊端及問題。
綜合來看,目前中國冷鏈行業地區發展失衡,北京、上海等分佈較大,西南片區等內陸城市建設相對較少。行業集中度低,仍無具有超強整合能力巨頭。運營分散現狀使企業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進行優化排程,拖累行業整體盈利水平。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認為,就目前來看,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很不均衡,冷鏈物流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整體呈現散亂小的狀態。同時,冷鏈幹線運輸市場進入門檻低、分散,百強企業的集中度僅為10%,進低於美國前三大企業集中度13%的水平,市場無序競爭,價栺體系混亂,空駛率高。
從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統計來看,中國90%的冷鏈企業是區域性的,或者是以運輸為主的,這兩個特質制約了中國冷鏈的發展水平,導致行業至今沒有出現特大型企業。
相反,國外發達國家冷鏈物流巨頭企業不僅面向全國,而且還面向全球市場,且大多都是以倉儲為主,其運輸業務大多外包,尤其是美國的冷鏈企業。如全球第一大冷鏈企業——美冷,擁有將近22%的全球冷鏈物流市場份額,在美國九個州的不同地點提供地區性及全國性的分銷服務。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冷鏈物流大體系上的分工無序。
比如,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將易腐農產品承包給本行業之外的一些優秀的冷鏈物流公司,這不僅使得市場分工細化、專業化,最重要的是保證了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安全性,同時降低了物流成本。
然而,中國運營分散的現狀使企業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仍而進行優化排程,拖累了冷鏈物流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加之,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專業化的分工體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即所謂綜合供應鏈服務。
類似這樣大而全的冷鏈物流服務,反而削弱了公司優勢。其實,對於農產品冷鏈物流來說,專業性更重要。
04未來突破口在哪裡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指出,中國冷鏈物流市場才剛剛起步,但空間非常巨大,其領域可以延伸至農產品、醫藥等千億級市場,當前江山格局還未劃定,但未來一定會有獨角獸公司誕生。
業內專家也預測,中國冷鏈行業需要新增的冷鏈企業來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未來2~3年,冷鏈物流行業會真正迎來大爆發階段。
尤其是京東、阿里、蘇寧、順豐等網際網路公司重金投入冷鏈物流,將會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技術水平、並幫助傳統農業節本增效。
但是,未來農產品冷鏈將需要在以下3個方面進行突破:基礎設施、產業突破、人才培養等。
1基礎設施 : 需要補強
從實施來看,冷流物流短板制約著生鮮領域的發展。
隨著生鮮市場、醫藥電商等電子商務的崛起,冷鏈物流已成為當下重要的基礎設施。
據了解,冷鏈物流一般包括預冷、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主要的基礎設施有冷庫、冷藏車、保溫盒、超市的冷藏陳列櫃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冷鏈設施的缺失都會讓產品品質打折扣。
但是,目前傳統冷鏈已經滿足不了現在市場的需求,比如:無法提供覆蓋全國的冷鏈服務;無法提供“B2B+B2C”的綜合服務;無法提供全鏈路的IT系統服務;無法提供綜合的冷鏈解決方案。
以果蔬為例,冷鏈過程斷鏈比例高達67%,損耗量高達15%(美國的損耗量約為5%),損耗價值超過500億元,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此外,初級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套服務相對欠發達,冷鏈需求缺口最大。
因此,冷流物流需要不斷地對基礎設施補強,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電商業務和進階中的中國農業。
2產業突破:下沉、跨界、聯動
冷鏈將會成為一個產業,必定不是一個分散的組織。比如,傳統農業企業不用投入巨資建設冷庫或者冷鏈,而是依託冷鏈公司相關的冷庫及冷鏈物流,並積極進行冷鏈產業資源大整合。
另外,隨著網際網路公司和大型物流公司的壯大與發展,他們延伸產業鏈,其中包括物流和冷鏈、冷庫的建設,也會促進農產品冷鏈的發展。
因此,未來的農產品連結將會呈現專業化、產業化的趨勢。
3
人才培養 : 產業人才缺乏
中國物流短板除了技術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因數就是人才缺乏。
隨著中國近幾年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內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物流人才教育培養無法跟上產業發展步伐,各地頻現“物流人才荒”。冷鏈作為物流領域的新興產業,人才短缺現象則更為突出。
另外,冷鏈物流當作產業發展的一個加速器,其領域可以涉及多領域,比如農產品、醫藥、汽車等,因此物流產業人才或者具有多學科高階人才是冷流物流的核心。
當然,除了以上3點之外,還需要國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更加開放與包容,不能出臺“特定化”、“地域化”保護策略,而應該是全國一盤棋,為冷鏈物流掃清障礙。
05小結
其實,農產品物流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因此需要更為專業的冷鏈公司來操盤,更需要資本來助力。
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700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政策的支援,引得各路資本前來掘金。
對於傳統農業企業而來,儘管國家建設冷庫有補貼,但是中國傳統農業企業更應該站在行業的高度,用集約化、專業化的思維來提升農產品冷鏈的發展,畢竟,補貼只是一個加速器而已。
當然,農產品冷鏈物流還需要政府、農業產業公司、物流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等多方助力,這個蛋糕很大,也可以容得下各方平臺深耕與發展。
因為,中國農產品冷鏈紅利才剛剛開始...影響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