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由歐盟資助的研究對牲畜育種計劃如何從抗病力研究中受益進行了調研,提供了四種遺傳改良方法。研究結果發表在《遺傳學選擇進化》(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雜誌上。
這項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組和表型分析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配合新的統計學方法,可以培育出抗病能力更強的牲畜品種。這些方法和由此產生的資料將有助於最佳化牲畜對特定病原體的反應,並篩選出對多種疾病具有高遺傳適應能力的牲畜品種。
研究人員開發了數學模型,以確定疾病適應力如何影響牲畜的生產力。在這些模型中,他們根據兩個特徵來定義疾病適應性:抵抗力(動物不受傳染病中的有害微生物影響的能力)和耐受力(受感染動物限制感染造成損害的能力)。研究資料來自之前的一項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的研究,這是一種對全球養豬業產生重大經濟影響的傳染病。研究結果表明,在染病條件下基於抗病性和耐受性的選擇性育種的經濟價值,可比在無病條件下基於生產性狀的育種的經濟價值高出三倍以上。
這項研究提出了抗病育種的四種遺傳改良方法。第一種方法是記錄家畜的感染水平和生產特性,以確定抗性和耐受性如何影響動物對感染的反應。第二種方法是選擇已知對抗性和耐受性都有積極影響的基因組,以儘量減少因權衡而產生不利結果的風險。第三種方法是迅速將抗病性或耐受性提升到接近最高水平。第四種方法是基於不同的考慮,將恢復能力定義為動物抵抗感染或從感染中恢復的能力。
編譯機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資訊與經濟研究所
本週三!!微/信/公/眾/號釋出新資訊:沒/關/注的先/關/注下呦!!
【前沿資訊】澳大利亞2020年農業生物技術年度報告
【前沿資訊】美國批准首個豬基因改造技術
【前沿資訊】透過控制植物澱粉樣蛋白的形成,培育更營養、低致敏種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