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吧,2021#
又是一年春好時,農耕撒種不能遲。保糧食,保耕地,成長態勢要了解。新科技+農業,春天裡咱們話賦能。
一年之計,沒有什麼比春耕更重要的了。延續了祖祖輩輩,今年春天能否給春耕,插上科技的翅膀?
有多少耕地?有多少耕地在種糧食?主要糧食作物都分佈在哪些耕地上?分別佔比多少?每個區域,甚至每塊耕地採用了哪裡的種子?這個種子去年在哪裡應用過?效果怎麼樣?依今年的產量預計會是多少?會不會出現品種短缺的問題?成長態勢是否有突發情況,能不能實時監測,不要等到層層上報?……這些問題能否用科技來幫助解決?答案了一定是,能!非常能!也必須能!
耕地數量,要靠層層統計,遙感監測也能幫上忙,但獲取的資料不足以指導當年的生產。主要有兩方面問題,資料資訊獲取和資料資訊的應用。獲取方面,層層統計時效性差,等彙總起了,秋天也到了;透過遙感實時監測,代價高。應用方面,好不容易拿到的資訊,缺乏直觀有效的展現,沒能實時指導監管,沒能實現當年問題當年解決。珠穆朗瑪峰的風起雲湧都能透過5G遠端實時觀看的今天,對土地耕種情況,是不是也能實時監測?基於電子地圖的展示已十分普遍,將資訊以圖層的方式標註在上面,可以透過影象判別技術,實時呈現耕地資訊,以視覺化形式實時推送出來,是不是就便於實時調整,當年問題當年解決。肯定有人說,直播珠峰,要選點位,全國這麼多耕地,點位怎麼選?問題解決還要靠思路,農田耕地附近多數有什麼?去看看就知道,通訊鐵塔啊。現成的點位擺在那,就要有效利用。
糧食耕種情況,基於上面提到的採集到的資料,在種子發芽期間,可以基於影象識別的方式,實時統計糧食種植的面積,與層層統計獲得的糧食耕種面積進行實時比對,出現偏差,及時糾正,當年的問題,就不要等到秋天的時候再解決。影象判別得到的耕種資訊可以實時標註在三維地圖上,分許可權開放給各個主管部門,實現耕地資訊實時掌握,哪些糧食作物的耕種面積隨之就能呈現,秋天的產量隨之也就能有合理預估。心中有數,應對有序。
成長態勢的實時監測,病蟲害監測,同樣能實時做到。得到的檢測畫面清晰度要高,這個正是現在的5G傳輸高畫質影片的長處,成長態勢監測和病蟲害監測,給人工智慧影象分析領域提供了應用前景,要相信我們的科技工作者,有問題就能想到解決辦法。
科技應用的場景就是在探索中逐步深入到各個領域。方案還需要在場景中不斷最佳化完善。5G+智慧技術本應該是服務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社會的進步是靠各行各業共同的努力融合共同推進的。春天已來,大家一起加油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