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病毒性疾病的爆發已經感染了牲畜和其他動物。口蹄疫(FMD)、豬流行性腹瀉(PED)和非洲豬瘟(ASF)是最近發生在家畜中的病毒性疾病。許多病毒性疾病不會感染人類,但會影響畜禽健康、食品供應鏈和國際貿易。
在國家邊界內在動物中傳播病毒性疾病的主要潛在途徑之一是活體動物的過境。當發生病毒性疾病爆發時,將執行嚴格的隔離任務,以防止活體動物過境以控制邊界內的動物疾病。但是,尚未以相同的方式對飼料實施這些嚴格的控制措施。即使在長途運輸過程中,許多引起動物疾病的病毒在飼料和飼料原料中也是穩定的。
動物飼料是食物鏈的一部分,對動物的健康和福利以及人類食物的安全都有影響。本文列出了防止病毒透過飼料傳播的可能建議。
許多危害可能導致飼料汙染。危害分為生物,化學或物理危害。細菌,黴菌,病毒,病毒和寄生蟲是生物危害的例子。實際上,飼料可能是此類危害的一個來源,尤其需要特別關注病原菌。已經發表了許多文章,並且開發了與控制飼料中沙門氏菌是飼料中的一種人畜共患病細菌,沙門氏菌是引起動物和人類飼料/食源性疾病的原因。細菌作為活的有機體也可以在飼料中複製。
飼料中可能存在病毒,但不能自行繁殖。它們只能在合適的宿主中繁殖,而不能在飼料中繁殖,因此,多年來,飼料的病毒汙染在飼料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中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飼料是將病毒傳播給動物和人類的潛在載體。全球每年的飼料產量超過11億噸,許多飼料透過跨洋運輸從一個大陸轉移到另一個大陸。
防止病毒透過飼料傳播的建議:
應採取措施防止感染區到清潔區的汙染。在國家和國際政策,農場和飼料廠的生物安全體系以及飼料質量管理體系中,應考慮採取措施防止病毒傳播。應該考慮針對受感染地區和國家的預警系統。當局政府對於國際貿易產品的潛在病毒感染飼料應給予更多的認識和關注。飼料和飼料原料的供應商應考慮原產國或地區的健康狀況以及價格和營養價值。飼料生產商應從非感染區購買飼料原料。政府應考慮禁止從受感染地區和國家進口飼料和原料。應考慮在飼料和飼料原料的生產中使用潛在的抗病毒處理措施,例如化學學處理(飼料新增劑,例如有機酸,脂肪酸和精油),熱處理和合法燻蒸蒸劑,以減少或消除病毒。在可能的情況下,可能感染的材料應在使用前進行隔離,以克服牲畜病原體的生存時間。飼料廠和牲畜農場的飼料安全管理系統,飼料安全政策和生物安全計劃應包括降低可能在飼料中傳播的病毒的風險規避協議。病毒在飼料和飼料原料中的存活時間不同,有些飼料的風險更高。產品應根據風險進行評估,並用於風險排序模型。將飼料從飼料廠運輸到牲畜養殖場的車輛會受到病毒感染,應在運輸期間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清潔和消毒。飼料的國際貿易中應使用適當的取樣方法和重要病毒的快速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