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從大處著眼 ,從小處著手,對於【今年我國將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的大工程,會給地處農村的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又會有哪些機遇?

現在農村的農田基本建設,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工程專案,只是大部分的基層群眾是享受不到這類扶持政策的,比如一些糧食種植的專案,需要有一個至少有50畝以上種植規模的才能有條件爭取,而實際的農人大多數就是耕種自己多年前分得的田地,一戶人家人口多的可能有十幾畝,少的也就幾畝田地,那能夠到達那個基本條件來享受到對農的政策扶持。

1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是簡單的徹個田坎、安個排灌那麼簡單,而是要實現:

耕作勞動機械化

生產管理自動化

工作過程簡單化

等這幾個方面,體現出高效農業的特點來,才能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可持續性及穩定性。

當然1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應該不是全部在某一地就能規劃完成實施的,國家可能會選擇多個適合的地方來統籌發展,這也給專案如何落下帶來了許多問題,因為每一個對農政策下來後,由於地方區域及自然環境的不同,最終落地的專案,可能會有所差異。

假如這個專案落在本地,有幾點小建議:

一、選擇條件要注意

水通、路通是基礎,山區丘陵不適宜。農田應體現在田間而不是地頭,毀地還田沒搞頭,反而會破壞一些土地平衡,對自然生態環境不利。

二、以政府行為作主導

以政府主導或者村級組織占主導地位,農戶以田入股方式的方式比較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因為以前都是以個人承包經營管理為主,現在回看起來不少的弊端也開始顯露出來。比如最初的承租人,在得到農田改造的政策扶持後,對於後續的投入力度明顯減少,轉包現象普遍,個別的還轉手幾道了,這個對農田的保護來說是較為不利的因素之一。

這種承租方式可能會由於經濟效益原因,會岀現田地沒人管,而農人又不能收回土地來耕作這個局面,有時候看到一大片田地沒耕種好也感覺可惜。

三、完善雙方責任制

對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不能是建後就隨意改變其農田的使用與用途,真正讓農田能夠持續高產出糧食來。

畢‬竟糧食才是生活之本!

四、後續扶持很重要

高標準農田建設好了,還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對應的扶持政策,提高農人種植糧食作物的積極性,才能讓農田建設工程專案可持續、可發展、可複製。

#今年我國將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

15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賀雪峰|買賣好做,夥計難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