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的入侵史
我國引進羅非魚的歷程,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當時我國臺灣地區2位養殖戶在新加坡飼養羅非魚,並於1946年將羅非魚和養殖技術帶回臺灣。當時引進的品種是莫三比克羅非魚,在1966年又引進尼羅羅非魚,並於1969年對2種羅非魚進行了雜交,實驗成功後的羅非魚品種被稱為“福壽魚”。
而我國內地引進羅非魚,是於1956年和1957年,分別從越南、泰國引進了莫三比克羅非魚,但由於選種和培育技術未能跟上等原因,導致經濟效益很差且未能在全國實行大規模養殖。等到1973年,我國再次從日本引入紅羅非魚,並試養於珠江水產研究所。養殖取得成功後,並在隨後的幾年裡進行了羅非魚雜交,同時也為羅非魚開啟了“入侵”之路。
羅非魚入侵後的現狀羅非魚,又稱非洲鯽魚、南鯽,原產於非洲,它是屬於熱帶、亞熱帶魚類,羅非魚的種類非常多,全世界共有100多個品種。羅非魚是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水域裡棲息的羅非魚,對食物的要求不高,可謂葷素皆宜。羅非魚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以及繁殖產卵量高等優點,正是因為羅非魚的優點太多,這也為後來的生態平衡埋下了伏筆。
由於羅非魚適應環境能力極強,自從將羅非魚引入廣東地區試養後,便很快在當地的自然水域裡站穩腳跟。起初羅非魚是在人工養殖場,但在每年的雨季來臨時,因洪水淹沒及養殖外逃等原因,導致大量的羅非魚進入了廣東河道,其中還包括一些大型的水庫和湖泊等。經過幾十年的繁殖,羅非魚已經在廣東自然水域裡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種族群體,其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本土魚類。
年初,網友(漁翁說魚)在廣東的花都區,拍攝了某一段河道的影片,在一個面積不是很寬廣的水閘口處,周邊密密麻麻地聚集著成千上萬的羅非魚。如今羅非魚入侵已不僅僅是廣東,其中還包括廣西、福建等自然水域,都已出現大量的羅非魚,對本土魚類的繁衍生息,已構成嚴重威脅。
(花都區河道內的羅非魚)
羅非魚為何不應該被“唾棄”?羅非魚,對釣魚人而言是又愛又恨,在自然水域垂釣時,釣到個體較大的羅非魚時,遛魚的手感是相當棒。但小個體的“指甲非”就很討厭,由於群居的習性,一來就是一群很是讓人頭疼。羅非魚雖然討厭,但其肉質不僅鮮美且刺少,並富含大量的蛋白質,以及人體所需要的8種氨基酸。
羅非魚雖然是外來入侵物種,隨著我國幾十年的羅非魚養殖,目前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水產養殖魚種。羅非魚雖然生長速度快,且具有較強的病毒抗體,但由於羅非魚不耐低溫的缺點,所以我國的羅非魚養殖,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區。
目前,我國的羅非魚養殖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每年向歐美國家出口幾十噸的成品羅非魚,其中還包括一些羅非魚製品,以及按照進口國提出的需求,對羅非魚進行分割和切片。據廣東省茂名市統計報告,在2017年當地羅非魚養殖年產量,就已經超過了20.7萬噸,約佔廣東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而出口羅非魚就達到了7.6萬噸,出口額約2.3億美元。
在海南文昌羅非魚養殖基地,當地養殖的羅非魚,一半以上都是用於出口歐美,而從事養殖羅非魚的大型養殖場就有300多家,養殖面積高達13.2萬畝,年產量約26.4萬噸。據海口海關統計,2020年海南省羅非魚出口總量為14.5萬噸,出口額高達22.5億元。
而文昌享有羅非魚之鄉的美譽,並獲得國家級出口羅非魚質量安全示範區稱號,當地依靠羅非魚已經形成“養殖、加工、出口”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如今,海南文昌羅非魚,可謂是名利雙收。令人討厭的羅非魚,雖然給我國的自然生態造成了壓力,但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所以羅非魚不應該被唾棄!
最後2019年全球養殖羅非魚產量約為650萬噸,2020年全球羅非魚產量將達到693萬噸,從國際羅非魚出口這塊“大蛋糕”來看,很多國家都虎視眈眈惦記著,尤其是菲律賓、印尼、菲律賓、越南、印度等國家,都想在羅非魚這塊“大蛋糕”分一杯羹,且擴張的速度逐年增加。
而我國南方地區的自然水域裡,尤其是廣東和廣西兩地,羅非魚已形成氾濫趨勢,要想解決羅非魚氾濫問題,就要從源頭上杜絕。不僅要加大對養殖業的監督管理,還要提高防止外逃的意識,但最重要的還是解決肆意“放生”的行為。這樣才能使羅非魚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又能保護自然水域的生態平衡。#頭號運動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