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新餘市渝水區羅坊鎮竹山村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有一座廠房,裡面搭建了6個大棚。大棚裡種植的是花卉苗木還是蔬菜?都不是。這是一個工廠化迴圈水處理系統鱖魚養殖基地。
2019年,竹山村村民孔小冬等5人從廣東佛山引進技術,成立了新餘科儂創富有限公司工廠化迴圈水處理系統鱖魚養殖基地。該專案佔地面積50畝,由6個溫室養殖大棚和6套迴圈水養殖系統組成。
大棚裡擺放著兩排大大的金屬魚缸,每個魚缸都連通著水管。湯詩超告訴記者,每個大棚內有10個魚缸,每個魚缸的容積是30立方米。魚缸裡的水透過恆溫系統,全年保持在37℃。“這是最適合鱖魚生長的環境,在這樣的恆溫環境下,鱖魚生長得快,每年可起兩次魚,而室外養殖每年只能起一次魚。”湯詩超介紹,每個魚缸可養2500至3000尾鱖魚,相當於室外1畝魚塘的容量。工廠化養魚,就是用最小的養殖空間,達到最大的產量。而且,工廠化養殖風險也低。室外養殖一旦遭遇洪水、天旱等自然災害,很可能血本無歸,工廠化養殖對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就要強許多。
安靜的大棚裡,只聽到管道流水的聲音,這是迴圈水處理系統在運轉。湯詩超告訴記者,鱖魚生長最重要的因素是水質。工廠化養殖使用的是迴圈水技術,透過漩渦分離機和微濾機24小時不間斷對水體進行過濾、檢測,使水質始終保持在良好狀態,可以防止鱖魚發生病害。“打個比喻,室外養殖鱖魚,住的‘土坯房’,是窮養;工廠化養殖鱖魚,住的是‘別墅’、吹的是空調、喝的是經過檢測的水、吃的是專門調配的飼料,是富養。富養出來的鱖魚既有‘顏值’又有‘內涵’,肉質鮮美。”
今年春節期間,第一批工廠化養殖的鱖魚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每公斤價格在70元左右。“鱖魚出水後容易死亡,我們透過注氧包裝,保持鱖魚的新鮮度。”湯詩超說,“6套養殖系統,預計可年產鱖魚12萬公斤、產值760萬元、純利潤280萬元。”
工廠化迴圈水處理系統鱖魚養殖基地讓村民直接受益。羅坊鎮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基地採用“企業+致富帶頭人+村集體+村民”合作模式,由村委會提供場地,鎮政府統籌資金100餘萬元,負責平整場地、建設大棚,配套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引進廣西一家公司提供40%的資金、裝置及技術,並負責魚苗的供應、成魚的包銷;竹山村5名致富帶頭人提供60%的資金,負責日常執行。該專案吸納了32戶脫貧戶。村委會出資72萬元入股,年收益的12%作為村集體收入,其中20%直接分配給脫貧戶。
下一步,公司將擴大養殖規模。預計到今年底,公司將在新餘市範圍內佈局50個工廠化迴圈水處理系統鱖魚養殖基地,並在新餘市設立魚苗孵化馴化點和銷售中心,延伸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