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城市所謂“剩女”是有選擇的單身,那許多農村未婚男青年就是沒得選的單身,屬於“結構性單身”。
農村未婚男青年擇偶困難可能衍生出一些社會風險,如加劇農村地區貧困風險,威脅農村地區的社會安定,增加農村地區養老風險與家庭倫理風險。
農村未婚男青年擇偶困境包括兩方面: 一是擇偶困難,二是極高的婚姻成本。
其產生原因,一是婚齡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二是農村女青年擇偶觀念的改變。而究其二原因,人口原因亦是問題根源所在。
在此,我們主要客觀透過資料從人口角度看,我國的出生性別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逐漸攀高,在2004年達到頂峰。之後雖然逐步回落,但目前仍然維持在110以上的高位。2018年中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2019年變為104.46,2020年中國男女比例仍失調,全國4000萬個“剩”男同胞。
而聚焦目前剛剛步入適婚年齡的20-24歲,男女失衡較為嚴重,性別比達到了114.61,和25-29歲年齡段性別比106.65相比,出現明顯上升。
目前來看,性別比和婚育的聯絡緊密,資料顯示,天津、福建、廣東和廣西均出現未婚男性數量明顯高於未婚女性,而這四地的性別比均超過或達到107。
除了出生比例失衡,人口流動亦導致婚齡人口性別比更加失衡。
婚姻資源從農村向城鎮地區的單向流動,進一步加劇了本來就已經失調的婚齡人口性別比。由於近年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農村女青年進入城鎮打工,在城鎮戀愛結婚或者嫁往經濟發達地區,客觀上也減少了農村地區婚齡女青年的數量。
針對關注農村未婚男青年訴方面,兩會期間也指出,應高度重視人口性別結構問題,加強相關研究,及早採取有效對策,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加強跨國婚姻管理,關注農村未婚男青年群體利益訴求,以系統化治理改善人口性別結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有人說:男性,看起來那麼普通,卻又是那麼自信。時過境遷,局勢變化,男性在擇偶方面是否還會延續既往的自信呢?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