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裡大嗓門、敢幹事、雷厲風行的舊城鎮馬鞍村黨總支書記李正高,私下裡卻是一個將豬當成小“寶寶”的細心人。而他的細心,不單體現在養豬上,對豬場的建設也總愛“斤斤計較”,細算每一筆賬,為了村級集體公司能夠更好發展,能省盡省,不花一分冤枉錢,把錢都用在刀刃上。
算清建設賬
2019年5月,搭上全縣大力發展生豬產業這趟快車,豬場正式落地舊城鎮馬鞍村。建設啟動之初,李書記便開始打起“小算盤”。豬場選址位於修建鐵路的棄沙場,長期使用已經形成一個小山包,如果自己平場地,人工費、機械費和油費至少需要15萬元,李書記及時將情況向舊城鎮黨委政府彙報,透過舊城鎮黨委政府與鐵路建設方的多次對接,鐵路建設方最終答應免費幫助馬鞍村平場地,豬場建設順利啟動。
為節約成本,李書記安排村“兩委”同志輪班監督施工,從源頭上節約成本,把好質量關,杜絕浪費。為了將節約的理念貫徹到底,李書記絞盡腦汁想辦法、親力親為尋幫助,找到馬鞍村砂石廠老闆朱紹兵解決豬場建設砂石材料難題。為幫助家鄉發展,朱紹兵自願出沙100噸,豬場建設節約了至少1萬餘元的成本。
伴隨豬場建設的順利進行,李書記的“小算盤”也打得越發精細。基腳和化糞池請鐵路建設方幫忙挖,節約機械、人工費;水管、護欄和水池材料貨比三家後再自行購買,節約材料費;發動公益崗位人員安裝護欄和水管,節約人工費。“豬場是村集體公司發展產業的基礎,作為村級集體公司的一員,我就要把豬場建設當成給自家修房子一樣,能省的一定要省。”李書記說,這一省就給村集體公司省出20餘萬元。
算好養殖賬
消毒,為進豬做好準備。在進豬準備階段,李書記也曾陷入迷茫,雖然對養豬並不陌生,但這樣規模化養殖還從未接觸過,生怕因為某個環節的疏忽而影響整個養殖的順利進行。在鐵騎力士公司多次培訓幫助下,準備從消毒開始,對水槽、料槽、地板以及豬場院壩進行反覆的消毒,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養殖環境。
選豬,為養豬做好準備。生怕挑到次豬、弱豬和病豬,李書記親自坐上運豬車到進豬地自行選豬。他說來回坐了2天3夜的車,渾身的痠痛在選到健康豬的那一刻都消失不見了。考慮到進豬地氣溫較舊城鎮本地高10餘度的情況,李書記一早便安排飼養員準備好薑湯水、調控好地暖溫度等待豬仔到來。
養豬,為出豬做好準備。豬仔進到豬場後,李書記使出渾身解數,拿出養“寶寶”的精力悉心呵護。到達當天,交代飼養員千萬不要喂飼料,生怕豬仔因為暈車、水土不服等因素過度飲食引發疾病,把水換成薑湯水或溫熱水,讓豬仔儘快適應當地環境。將豬仔按照體重、個頭等分開餵養,以免在餵食、日常護理過程中出現踩踏、過度餵養等情況,針對個頭過小的豬仔,飼養員還需要抱在懷裡慢慢餵食。定期注射疫苗,用記號筆標註清楚,避免遺漏、重複注射。每天清洗料槽,避免唾液殘留引發病菌交叉感染。因為是新修的圈舍,飼養員每天必須清理豬仔睡覺的地方,避免小豬吸進殘留塵埃導致生病。同時,耐心引導豬仔在固定地方排便,避免糞便因踩踏而四處滋生病菌。
算明建設賬
精簡管理員。豬場飼養員由最初的4名縮減至3名,工資待遇由3500元增至4000元,其中1000元作為績效,根據每槽豬的死亡率增減績效工資。實行“三個嚴禁”管理制度,一是嚴禁飼養員無故外出,若沒有請假私自外出的將扣發績效工資。二是嚴禁將生豬肉、未熬製的豬油帶進養豬場,一經發現扣發績效工資。三是嚴禁在豬場內餵養雞、鴨等其他家禽、寵物,一經發現扣發績效工資。
精細豬飼料。透過測算第一槽豬的飼養賬,發現在餵養過程中,飼料的使用存在浪費的現象。為避免唾液病毒交叉感染,飼養員每日清洗料槽,豬食用剩餘的飼料只能全部扔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費。在第二槽豬的飼養中,李書記要求飼養員將豬仔精準分類,定量投食。目前,每天每頭豬至少節約1兩飼料。
精準注疫苗。飼養員透過第一槽豬的飼養,已經較好的掌握了觀察病症、觀察長勢和注射疫苗的技能,截至目前,與第一槽豬相比,第二槽豬已節約3萬餘元疫苗費用。
“去年我們已經出欄第一槽豬,村集體公司成員都已經得到收益,根據工作時間長短不同,多的分到了5000多元,少的也能分到2000多元。”李書記介紹,今年3月,第二槽豬又要出欄了,透過總結第一槽豬的經驗教訓,我們已經大幅度降低豬的死亡率,壓縮了成本,預計每名同志都能增收5000餘元。
“現在的政策好,有這樣為同志們創收的機會就一定要把握好,能夠搭上生豬產業這趟快車,就要讓我們每一名同志都享受福利,這樣大家幹事創業才有激情、有信心。”李書記現在對養豬充滿了信心。
稽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