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關注,一起學習更多養豬知識!
正確選擇豬場的場址對新辦豬場今後的生產、防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選擇場址應根據豬場的性質、規模和任務,綜合考慮場地的地形地勢、水源水質、周圍環境和當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同時,應考慮飼料及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產品銷售,與周圍工廠、居民點及其他畜禽場的距離,當地農業生率,豬場糞汙就地處理的能力等社會條件,進行全面調查,綜合分析後再作出決定。
一、地形、地勢豬場地形最好開闊整齊,並要有足夠的面積。地形狹長或多邊角的場地不利於規劃和佈局,而面積不足會使建築物擁擠,對飼養管理、飼養密度以及豬舍環境和防疫、防火等均能造成不良影響。
選擇地勢高一點、地下水位低一點,場地乾燥、平坦、背風向陽、有點緩坡的地方建豬場。有緩坡的豬場有利於排水,但是坡度不能大於25°,以免造成場內飼料、糞便運輸不便。如果是背風向陽坡更好;低窪潮溼的場地,冬季陰冷潮溼,夏季通風不良,在雨季容易受到洪水威脅;這樣的環境更有利於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生存;既不利於豬的生長髮育,也不利於疾病的預防。長期的積水,還會影響豬場建築的使用壽命。因此,要求豬場所選地面應高出當地歷史洪水線以上,且地下水位應在2米以下。
二、水源水質豬場的水源要求水質良好、水量充足、取用方便、易於淨化和消毒。大中型豬場必須建造水塔調節用水。沖洗豬舍、豬欄、手推車和各種用具,防暑降溫、防疫等,每天需要用水100~130噸。特別是在高溫季節,即使在節約用水的情況下用水量也驚人。豬場應首選用自來水作豬的飲用水,其次為深井水、湖水、河水,水質應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
三、土壤特性一般情況下,豬場土壤要求透氣性好,易滲水,熱容量大。這樣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蟲和蚊蠅的滋生,並可使場區晝夜溫差較小。土壤化學成分透過飼料或水影響豬的代謝和健康,某些化學元素缺乏或過多,都會造成地方病,如缺碘造成甲狀腺腫,缺硒造成白肌病,多氟造成斑釉齒和大骨節病等。土壤裡的許多病原微生物可存活多年,而土壤又難以徹底進行消毒。所以,土壤一旦被汙染則多年具有危害性,選擇場址時應避免在舊豬場址或其他畜牧場場地上重建或改建。
四、環境條件①養豬場每天的產品、原料、飼料、豬糞、廢棄物等運輸量很大,所以選址必須交通方便,但交通幹線又往往是傳染病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選擇場址一定要與交通幹線保持適當的距離。一般來說,豬場離鐵路、國家一級、二級公路應不少於500米,距三級公路不應少於200米。
②豬場周圍最好配套有養魚塘、果園、苗圃、蔬菜或農田,可以將糞便經過生物熱(堆積發酵)處理後,用作有機肥料,就地消耗大部分或全部糞水。如果不能就地使用,應根據實際情況對豬場的排汙處理和環境保護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保證汙水不汙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嚴禁將汙水直接排入河流。
④還應考慮電力、通訊和其他能源的供應。建場前要了解當地政府30年內的土地規劃及環保規劃、相關政策,因地制宜配套建設排汙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