縈繞在養牛人心頭的一件事,就是到底是精養好還是粗養好。其實牛是比較皮實的動物,一直以來伴隨著農耕文明走到今天。在古代牛是比較受重視的,隨意殺耕牛是不允許的。但是發展到現在,牛肉的需求不斷增加,牛的飼養方式也正在被改變。到底是精養還是粗養呢?東哥有更好的建議。
粗中有細才是養牛的王道。養牛沒必要太過於仔細,需要仔細的是每天觀察好牛的健康就可以。粗中有細的主要目的就是該粗略的時候粗略,該仔細的時候仔細。粗略就是每天飼餵的時候,沒必要搞得好像做科學實踐似的,粗飼料每天幾斤幾兩,精飼料要給牛吃幾斤幾兩,這樣做沒必要,只要牛吃飽就可以,大概吃多少差不多就行了。要仔細的是牛的健康狀況要精心,這個必須要仔細觀察,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東哥講粗中有細也就是這個意思。
地區差異養殖方式也要有微調。我國地域遼闊,南北差異大,所以在養牛的方式上也要有些微調,不能北方南方都一樣,畢竟每個地區給牛吃的粗飼料有差別,這個一樣要做調整。精飼料倒是沒什麼,全國上下的精飼料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也要根據地區的物產做一些微調。只要掌握養牛的基本知識,這些都不難。
放牧和圈舍散養相結合,做好高適應環境下的養牛規劃。農牧結合地帶養殖母牛,可以進行放牧和圈舍相結合進行養殖。夏天水草豐美進行放牧,在進入冬季的時候進行圈舍散養。這樣的養殖是北方一直都被沿用的最佳方式,從五一左右開始,水草逐漸變得豐茂開始進行放牧,牛的運動量增加能增進牛的健康程度提高,變得非常健康。深秋初冬季節開始圈舍散養降低牛的運動量,這樣能有效地保持牛的膘情,這種養殖模式還能降低很多的養殖成本。
高效降成本養牛一直都是大家追求的目標,精細化管理結合粗獷式養殖雖然看似矛盾,其實很容易實現。高效養殖一般指的是肉牛的肥育階段,精細化管理結合粗獷式的養殖確實很矛盾。這裡東哥的理解是精細化管理是針對肉牛的飼餵,粗獷式講的是牛的圈舍建設。肉牛育肥的管理自不必說,圈舍建設沒必要搞得太過於豪華,與其在建設圈舍上浪費大量資金,不如把飼養的精細化管理做到更好。也就是說建設圈舍節省的資金都應用在牛的身上,這樣才是最佳的養牛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