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龍蝦之鄉”的潛江,眼下又有了新變化——曾經小龍蝦們獨居的蝦稻共作田裡,隨著不少新“房客”搬進來,共用構築起一個更為富饒的龍蝦之“家”。
春光好,農事忙。3月14日清早,潛江市熊口鎮趙腦村村的蝦農柴社會忙著補投蝦苗,投完苗,他在起成蝦的地籠裡發現了幾尾小鰱魚。這些鰱魚,作用可不小。
潛江市熊口鎮趙腦村村農戶柴社會
我們是去年的12月底,畝投20尾花鰱和白鰱這兩種魚苗,它和小龍蝦(生長)沒有任何衝突,因為小龍蝦是在水體的底部活動,花鰱和白鰱它是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它透過採食水體中浮游生物來生長,小龍蝦透過底部活動來生長。花鰱和白鰱既能夠為小龍蝦淨化水體、水質;又能夠增加水體的溶氧度,可以為小龍蝦生長提供充足的條件,提高小龍蝦的品質。我們在栽水稻的時候,我們把水降到黃溝,鰱魚就自然到黃溝裡面去生長,我們在水稻收割之前就把花白鰱全部起捕銷售完畢,等待收割水稻。
為小龍蝦們淨化水質、改善水生態環境,正是像鰱魚這樣一部分新“房客”的任務。今年,潛江嘗試在5000畝蝦稻田裡推行蝦稻共作立體綜合生態養殖,透過科學構建更為豐富的水下綠色生態圈,在促進小龍蝦增產同時,也實現一田多收。意外的是,除了搬進鰱魚這類友善的“房客”,還有一些小龍蝦的天敵也被引進來。
潛江市龍灣鎮楚稻蝦生態農業合作社負責人 毛道元
多年來,潛江農民會將蝦稻裡小龍蝦以外的幾乎所有水產生物清除乾淨,只為小龍蝦繁衍騰出空間。然而,隨著小龍蝦不斷自繁自養,“家”越住越擠,蝦子雖有數量產量,大蝦卻出得少。引入鱔魚這些“惡房客”,目的就是以犧牲一部分蝦苗、弱蝦為代價,換取其他小龍蝦品質提高。目前,市場上大個小龍蝦始終供不應求,價格高出普通蝦一截。
潛江市龍灣鎮水產商販 鄒磊
市場上面的大蝦,它的那個規格都普遍不是很大,我們成品蝦一直是供不應求的,像我們6(錢)以上的那個(大蝦)價位就是68左右,“炮頭”可能就是在接近90塊了。
今年,潛江市把實現“大養蝦”到“養大蝦”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圍繞提升潛江龍蝦品質,創新蝦稻共作模式,推廣綜合種養模式。
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王淑娟
現在是蝦稻共作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從“大養蝦”過渡到“養大蝦”,近幾年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主要是推廣蝦稻共作的三種養殖模式,第一個是蝦稻共作繁養一體化的養殖模式,第二種是蝦稻共作繁養分離養殖模式,第三種是蝦稻共作立體綜合生態養殖這種模式。前兩種模式都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在我們著重開始蝦稻共作的立體綜合生態養殖的這種試驗示範,就是在蝦稻共作田裡面投放一定數量的攝食小龍蝦的這些水生動物,例如…黃鱔、甲魚、烏龜還有桂魚等,這些水生動物透過攝食小龍蝦蝦苗,它降低了小龍蝦的密度,這樣小龍蝦的養殖規格變大;第二個方面,這些水生動物透過攝食過剩的小龍蝦蝦苗,它也促進了自身的生長,第三,這些水生動物水產品種,它首先是攝食的老弱病殘的小龍蝦,這樣它就隔斷了小龍蝦的病害傳播途徑,這樣讓小龍蝦更加健康,這實際上起到了一個生物防控病害的作用,我們養殖的水產品種就品質(會)更加優良。使蝦稻共作的生態環境更加和諧,養殖風險降低,同時蝦稻共作的經濟效益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