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陽籠罩著生機勃勃的蔬菜大棚,翠綠的種苗映照著工人們的勤勞和用心。育苗、栽種、施肥......不僅讓市民們嚐到了綠色有機蔬菜,也成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徑。
“這就是我們今年培育的番茄嫁接苗。”站在兩排蔬菜種苗中間,成都龍派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純龍輕手輕腳,彷彿怕驚擾了它們的“春夢”。
成活率從30%到95%
從小生活在農村,讓吳純龍對靠天吃飯的不易感觸深刻,年少時他便開始琢磨“有沒有什麼法子能提高收成”。在外打拼了十多年,年少時的想法越來越濃烈。對鄉村的嚮往,讓吳純龍決定回鄉大幹一番。2013年,吳純龍回到家鄉,首先在自家的土地上建起了兩個蔬菜大棚,開始了自己的蔬菜育苗之路。
蔬菜種植,種苗的好壞是關鍵,吳純龍深知這一點。為了掌握種苗核心技術,他到過農場,去過農科院,當過學徒,幹過管理。饒是吳純龍在育苗行業裡摸爬滾打了8年,回家後的頭一茬苗,也讓吳純龍犯了難。
一次不行就多育幾次。為了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吳純龍不斷控制著育苗溫棚的溫度,不斷的嘗試著各種不同的嫁接方式,就連切割的角度,用什麼材料保證嫁接部位銜接良好,吳純龍都精確計算。在損失了數萬株種苗後,吳純龍終於“馴服”了嫁接苗,所育種苗的成活率超過了95%。
成活率的提高,關鍵的一點在於溫度的控制。推開吳純龍育苗棚的門,一種刺眼的綠,猝不及防地衝進眼睛。只見每一株蔬菜種苗都長勢均衡,葉片碩大。
在育苗床的下面整整齊齊地並排著5根地暖管,“溫度的控制就來自這裡。”吳純龍告訴記者,過去育苗棚內採用傳統的加熱方式,控制很不平衡,“溫度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而且用碳加熱,還汙染空氣。如今,蔬菜種苗住在地暖房裡,“透過電腦控制,利用水熱迴圈,能夠精準地控制育苗棚的溫度,提高嫁接苗創口的癒合度,提高成活率。”吳純龍說。
年產種苗160萬株
在育苗棚內,嫁接苗和傳統直升苗的區別,只要蹲下就能發現,每株苗仔細觀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嫁接留下的痕跡。嫁接的地方,有的是一小段透明的塑膠管,有的是一個紅色的小夾子。襯著黑褐色的栽培土,透出勃勃生機。跟一般的菜苗相比,這些苗看上去更高大、健壯,顏色也更深。
“春季下方的砧木是南瓜苗,根系發達,能抗低溫。而到了秋季,下方的砧木就要選擇絲瓜苗,能抗高溫。”吳純龍表示,透過這種嫁接,實現不同品種蔬菜苗的優勢互補。“嫁接後的蔬菜苗因為耐寒耐熱,生長速度更快,能提前上市,可以賣出更好的價格。”在吳純龍看來,由於種苗頂端選擇了豐產、優質的品種,加上下方砧木抗病、抗溫好,所以嫁接蔬菜產量也會更高,而且因此可以大大減少農藥噴施量,因而也較一般蔬菜更綠色、安全。“嫁接苗比傳統直升苗、蔬菜採摘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倍,比普通菜苗增產20%以上。”吳純龍說。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吳純龍能明顯感到需求的變化,“過去希望番茄成熟後硬一點,方便運輸,現在希望有比較濃的番茄味。海椒也是,過去希望大一點、皮厚一點,現在講究的是皮薄一點、脆一點。”在育苗基地,為適應不同的市場,僅番茄品種就有近十個。
為了做好蔬菜嫁接苗,吳純龍還培養了一支“嫁接隊”,帶動了周邊居民的就業。在嫁接大棚裡,村民將一支沒有根、只有葉子的番茄苗,和種盤裡只有根部、沒有頂端的南瓜苗重疊,然後用一個專用夾子固定在一起。“學了三個月,現在我一天可以嫁接300株苗。”隨著嫁接技術不斷成熟,成活率提高,每個嫁接隊員的工資也很可觀。
吳純龍的育苗基地一年只育兩茬苗,春季和秋季這裡主要培育苦瓜、番茄、辣椒、黃瓜、茄子等蔬菜種苗。目前,吳純龍合作社的種苗價格從1.5元到5元不等,每年種苗售賣的收入就能達到70萬元。除去日常生活開銷,吳純龍每年都會把賺的錢用來購買新的裝置,擴建新的大棚以及新品種的試育試種。“今年,合作社已經引入甜瓜、黑番茄等新品種,一旦試驗成功,就可以大批次地推往市場。”對於未來,吳純龍充滿信心。
品質提升給吳純龍帶來了好市場。目前,他們擁有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個客戶,其中千畝以上種植面積的大戶數十家。種苗雖小,但富有力量與希望。在這片靜謐的鄉土上,正是這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種苗,成就了年產蔬菜種苗160萬株的大產業。
以下方式,可檢視更多新都資訊:
2、請在“應用寶”上下載“香見”APP
稽核: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