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初開始,養殖者進雞後,開始報告雞苗問題的越來越多。問題雞苗用了各種藥物,都控制效果不好。
警惕雞苗問題
今年開春以後,各地家禽主要養殖地區報告的雞苗問題,主要集中在進雞當天,細心的飼養員就發現:雞群裡有極個別雞子晚上偶有咳嗽;也有報告雛雞就發現有腺胃炎的;也有報告小雞拉稀用什麼藥都控制不住的情況等等。總之,就是發現今年的雞苗問題,感覺比去年還要嚴重。這首先不排除種源的問題,但種源問題也不是今年才有的;更何況,別人進的同樣的雞苗,為什麼問題就相對比較少一點呢?
育雛思維固化
有些從業多年的老養殖者,太過於相信經驗且資訊閉塞,並對外技術交流太少,這就很容易因循守舊和思維固化。可今年,雞苗問題有了新變化,還按照老一套的程式和技術育雛,問題就出來了:進雞當天就有呼吸道,想著是應激,用了多維連續飲水也不見效;於是又用各種抗菌抗支原體藥,甚至轉移因子、胸腺肽和黃芪多糖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還是不行!這幾輪藥用下來,雞子都20~30日齡了,氣囊炎又起來了!
雞苗病原變化
透過採集主要養殖區的問題雞苗病料,對其進行廣泛病原分析後發現,大腸桿菌、支原體和沙門氏菌仍然是主要病原,其次還有不小比例的多種呼吸性病毒陽性檢出。那麼,由於這些呼吸性病毒的易感和發病日齡段,不在育雛這個階段而暫不考慮。育雛最為重要的問題是:必須在進雞的第一天或不超過第二天,先立即淨化掉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這兩個病原。否則,拖到十多日齡時易感支原體和部分呼吸性病毒“混感”就麻煩大了!
育雛難的原因
那麼,透過上述問題調研、總結和分析,我們發現今年的雞苗問題,無論是肉雞或者是蛋雞,又或是黃雞與白雞。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不重視育雛開口藥的選擇和使用。要麼是不用開口藥、要麼是單用一個開口藥,但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依然在,並且去年到今年的耐藥性監測“提高了”,原有藥物防不住了!還有一些問題場,使用的藥雖敏感但安全性差,給本就有體質問題的雛雞,所造成的傷害大於開口和治療了。
開口藥的選擇
在如今藥品愈加豐富的今天,雛雞開口藥的選擇要嚴苛再嚴苛,尤其是今年雞苗的情況更不能圖便宜。一個好的育雛開口藥,首先要滿足非常高的安全性,高到什麼程度呢?不能對體細胞有任何作用,不能有藥源性免疫抑制,不能對臟器和組織有損害等。符合這些條件的,只有頭孢類和青黴素類了。其次,開口藥在符合高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要對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作用高效。什麼叫高效?就是高敏還臨床治療用量低!
開口藥的問題
那麼透過比較分析已有的十五大類抗菌藥,符合上述高安全性、高效低劑量,口服對大便桿菌和沙門氏菌效果好的,就只有複方阿莫西林粉了。但是,複方阿莫西林粉中的增效劑——克拉維酸鉀“極不穩定”,對製劑技術和生產工藝要求特別高,一般的獸藥生產廠家很難生產出質量可靠又穩定的產品,雖然包裝外面標的或寫的是複方阿莫西林粉,其實裡面裝的克拉維酸鉀早已降解殆盡,只剩耐藥的阿莫西林了,開口如何有效呢?
開口藥的用法
前面說了,雛雞攜帶的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敏感度也出現了“下降”的新變化,單獨一個抗菌藥物已經不足以完全解決。這就需要聯合用藥,以提高抗菌的強度和敏感度,把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淨化徹底,不給正在潛伏的支原體和呼吸性病毒後期“協同致病”的幫手!因為調研發現,育雛後期呼吸道病嚴重或者不好控制,都與進雞後開口藥選擇和使用方法不當有很大的關係,都是沒有淨化徹底又參與後期呼吸道病的病原一起“致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