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中,由於受空間等因素的限制,病害的發生情況要比露地栽培嚴重得多,而且許多菜農朋友都習慣於有病治病,病害發生後,輕者導致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降低,重者甚至會造成毀棚。那麼,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蔬菜病害的入侵?我們重點來說說其中的一個重要管理措施—蔬菜消毒工作。#不負好春光#
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病害發生的條件
在蔬菜的栽培過程中,要想避免病害的發生,首先我們得弄清楚在什麼條件下,才會有病害的發生?一般情況下,蔬菜病害的發生要滿足3個條件:
一是有發病的病原菌;二是有病菌滋生的環境條件,如前段時間一直是晴天,最近幾天突然一降溫,晚疫病、霜黴病等病害就會大流行;三是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差,就和人一樣,體格柔弱的一般要比健壯的容易得病。
不管我們種植的是茄果類還是葉菜類蔬菜,只有這3個條件同時具備,作物才會發病。在這3個條件中,最重要的是發病的病原菌,如果沒有病原菌,即使環境條件和蔬菜自身的抗病能力差也不會感病,可見要想減少病害的發生,控制病原菌是重中之重。
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病原菌的存在形式
一般來說,蔬菜病害的病原菌是以病原孢子的形態存在的,病原孢子主要寄生在以下幾個場所:
土壤:我們將病原孢子在土壤中傳播的病害稱之為土傳病害。典型的土傳病害有枯萎病、根腐病、潰瘍病、髓部壞死、青枯病等。設施:如棚膜、後坡、立柱、吊蔓的繩子、鐵絲等。作物:不論是哪種病害,只有到了作物上才能發病。空氣:病原孢子在空氣當中,最典型的是氣傳病害,所謂的氣傳病害就是病原孢子透過氣流進行傳播的病害。如西紅柿的晚疫病、葉黴病、灰黴病、灰葉斑病、黃瓜的霜黴病等等,大部分病害都屬於氣傳病害。要想降低蔬菜病害發生的機率,首先就要從源頭上做文章,也就是控制病原孢子的數量,這其中重要的管理措施就是消毒。
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如何進行消毒?
蔬菜上消毒用的是強氧化劑,而且是對蔬菜沒有危害的強氧化劑,當下使用最多的還是含氯的強氧化劑,目前推薦最多的是三氯異氰尿酸,遇水之後產生次氯酸,達到消毒的目的。在進行消毒時,要根據不同的情形靈活應用,一般主要包含以下兩種不同的情況。
1.雖然未發病但有潛在條件
未發病但存在潛在條件,比如典型的土傳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潰瘍病等,對於這些病害,只要當年發生,來年再種是一定會繼續發生的,所以必須要在定植之前,進行土壤消毒管理。
針對根部病害,好多老師推薦用生石灰,這是一種收效甚微的辦法,一畝地使用一兩百斤生石灰,根本起不到很好的消毒效果。推薦使用含有三氯異氰尿酸的氧化劑,在整地後澆水造墒的時候隨水衝施,一畝地推薦用量500~1000克。
次氯酸殺菌最大的優勢是什麼菌都殺,但沒有持效期,也就是水到哪裡,藥劑倒哪裡,殺菌就殺到哪裡。所以,在隨水衝施時,一定要澆大水,最好能讓水到達20釐米耕層的位置。
2.蔬菜已感染病害而且有明顯的病症
如果是在蔬菜生長過程中,已經感染病害而且有明顯的病症,首先要進行消毒殺菌,然後再對症用藥劑防治。
什麼是蔬菜病害的病症?所謂的病症,指的是病害表現出來的特徵。如菌核病、綿疫病等,發病後在發病部位形成菌毛;灰黴病、霜黴病、葉黴病等,發病後在發病部位形成黴層;白粉病發病後在發病部位形成的是粉層而非黴層;鏽病發病後形成紅色的粉末分生孢子。也包括流膠,菌膿等等。
在蔬菜感染病害並表現出症狀後,尤其是在病害大發生的時候,可使用強氧化劑如三氯異氰尿酸加內吸殺菌劑一起使用,要有治病先殺菌這個概念。
細菌病害:42%三氯異氰尿酸30~40克+30%春雷·霜黴威(春雷黴素+霜黴威鹽酸鹽)40毫升/桶水;低等真菌病害:如霜黴病、晚疫病等,42%三氯異氰尿酸30~40克+75%肟菌·霜脲氰(肟菌酯+霜脲氰)10克/桶水;高等真菌病害:高等真菌病害是發病最多的一種病害,如西紅柿的灰葉斑病、葉黴病,黃瓜、甜瓜的白粉病,黃瓜的靶斑病等等,而且高等真菌是最難防治的一種病害。可用42%三氯異氰尿酸30~40克+75%苯甲·二氰蒽醌(苯醚甲環唑+二氰蒽醌)8克/桶水;病毒病:42%三氯異氰尿酸30~40克+80%鹽酸嗎啉胍20克/桶水。加內吸藥劑的目的是快速控制病害的發病程度,殺菌工作結束後2~3天再噴施對症的治療藥劑,先把病原菌殺死了,病害就好控制,如果病害發生後直接用藥劑進行治療,病害是很難控制的,尤其是在病害大發生的時候。
在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管理中,消毒工作作為輔助治療病害的措施,是一個很有用也很關鍵的辦法,尤其是在病害大流行的時候,消毒工作更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