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原標題:浙江大學徐旭初解讀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基地直採模式是農村電商新趨勢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數字農業事業部首次亮相。阿里專門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這件令人振奮。

新世紀以來,中國農村電商發展迅猛,日新月異,已進入一個全面的增長期。

據統計,2018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國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

近年來,阿里、京東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集中發力農村市場,極大帶動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電商銷售產品的結構型別從以耐儲存產品為主導,向冷凍鏈逐步完善下的生鮮產品轉變。

以電子商務為標誌的數字經濟帶給涉農產業的更大影響,體現在重組產業組織體系,升級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產業的能級和效率。

現在,不論是農產品生產追溯系統建設,還是利用大資料的生產過程監管,“網際網路+ ”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使用創造了新型農業生產形態,特別是新的訂單農業(電商直採),給高品質生態和有機農業增添了“資料”生產力,提升了產品的高附加值,也滿足了消費升級需要。

在此程序中,如阿里這樣的數字經濟體、電商平臺,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的重要力量。

不難發現,農村電商正在從農產品網路零售,到電商的基地直採。

現在,阿里推出的“數字農業事業部”發展到標誌著進入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的嶄新階段。在此意義上,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的組建和運營,既是中國農村電商走向農村數字經濟的歷史必然,也體現了阿里服務三農、勇於賦能的社會責任和擔當,還必將引領更多的電商企業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

再深入觀照,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是阿里經濟體助農的組織升級,其業務核心(或曰支撐點)具有顯著的開創性,一是基地模式,二是產-供-銷結合的中臺體系。

阿里提出要打造全新的“基地模式”,在全國落地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傳統農業長期存在著環境不確定性、小農生產分散性、品控非標準性,以及農產品流通長鏈路、利潤薄等結構化問題。阿里的“基地模式”,就是在農業源頭端建立數字化基地,打造數字農場,通過科技升級基地,實現數字化管理。這是阿里提出的“畝產一千美金”助農計劃升級後的核心,從聚合消費能力走向聚合供應鏈能力。

實際上,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最重要的、也是最創新的在於,統籌集中阿里經濟體強大的中臺資源,建立產、供、銷三大中臺,全方位賦能農業,全鏈路升級農業。

具體地說,在“產”上,深耕農業源頭,建立數字化基地,打造數字農場;在“供”上,打造農業供應基礎設施中臺,與菜鳥合作通過大資料建立農品流通,新型供應鏈中臺;在“銷”上,建立全新的農業數字分銷平臺,組織線上線下銷售端以訂單模式反饋供應鏈中臺。

這就意味著阿里將進一步聚合阿里經濟體中13個涉農業務生態(如淘寶、天貓、村淘、螞蟻、菜鳥、釘釘等)的力量,專注於推進中國農業數字化轉型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阿里擁有強大的中臺體系和資源。以往阿里所謂的“中臺體系”只是在自己內部用,現在,它已將這個體系拓展到更廣大的農村。

未來十年,農業農村是最大的藍海,也是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的視窗期。今天,阿里投身三農,勇於賦能,努力打造農業農村發展的數字引擎。同樣,也期待更多的電商企業積極探索,以數字經濟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徐旭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10月17日,豬價“北漲南平”,行情還會上漲?附:10月17日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