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晨曦微露,哈尼梯田浸潤在濃濃的白雲霧海中,鑲嵌於梯田與森林之間的蘑菇房忽隱忽現。勤勞的哈尼族人民唱著古歌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在一群群鴨子與魚兒拍打水面的應和中,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農業生產圖景。

晨霧散去的哈尼梯田

“延續了1300多年的梯田到目前保留了近100種傳統水稻品種,為讓傳統農耕文化煥發活力,幫助村民增收,元陽縣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以‘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為抓手,透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梯田畝產值由原來不足2000元到現在已突破1萬元。”紅河哈尼梯田元陽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朱文珍介紹。

“稻魚鴨”合奏致富曲

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首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家溼地公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一個個“頭銜”讓以往無人問津的紅河哈尼梯田一下子聚集了世界的目光,遊客紛至沓來。然而,曾經的梯田美景卻一度被貧困掩蓋,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下,交通不便、發展滯後、勞動力流失等諸多難題凸顯,探求遺產地脫貧增收新路徑成了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區被命名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保護哈尼梯田、傳承弘揚‘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不等於甘於貧窮與落後。”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局黨組書記朱布紅介紹,近年來,透過對梯田稻作系統進行深入挖掘,州、縣合力推廣了既環保又無汙染的“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糧漁共作、強農富民”目標。

推廣“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

呼山眾創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

有了企業的帶動和技術保障,農戶種養的信心也變足了。曾經做過技術員的楊森虎說起稻田養魚時興奮不已:“公司每年都會開展各類技術培訓,幫助解決種養難題,政府每年還會免費為農戶發放魚苗,農戶只管種養,不用擔心銷售,公司會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收購梯田魚,農戶穩穩地走上了致富之路。”

呼山眾創集裝箱魚苗養殖基地

魚米飄香日子美

走進元陽縣新街鎮大魚塘村,正值夕陽西下,五彩霞光灑在秧苗上透出一道道金黃,美麗極了。村民李正福正在為昆明的客戶放水抓魚。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他家的兩畝多田地流轉給呼山眾創公司,夫妻倆也在公司打工,每年工資收入有6萬多元,加上自家的房屋、土地租金也有近5萬多元,一年10多萬元的純收入,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大魚塘村村民李正福為客戶抓魚

同村的張正明也在綜合種養中踏上了小康之路。過去由於缺乏專業技術,生活一度貧困。現在他將一部分田地流轉給公司,加上打工每年的收入就有5萬多元,自家剩餘的田地就發展“稻魚鴨”。他高興地算了一筆賬:“一個鮮鴨蛋可以賣2元,醃製的鴨蛋可以賣到5元,再加上稻田紅米、稻田魚的收入,生活比過去富足多了。”

梯田鴨蛋

據瞭解,元陽縣利用上海對口幫扶滬滇協作資金,聚焦培育“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同時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引進了朝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業,併成立元陽縣糧食購銷公司,帶動梯田魚鴨養殖推廣和梯田紅米稻種植生產。

元陽縣委宣傳部部長李昊倫介紹,梯田紅米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度成了“網紅米”。據瞭解,到2019年全州已經推廣紅米稻種植近16萬畝,產值3億多元,同時,推廣“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近20萬畝,受益農戶5萬多戶。

梯田紅米加工

稻魚鴨齊豐收

責編:趙婧汁

8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育肥豬如何快速長到3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