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一個噩耗令無數國人潸然淚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長沙逝世,享年91歲。

這位偉大的老人用一生追逐著兩個夢想:一,禾下乘涼夢。就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更高產,超高產。

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超級稻走出國門,幫助全人類擺脫飢餓的威脅,可惜歲月無情,老人終究帶著些許遺憾,離我們而去,我們只能含淚道一聲:袁老,一路走好!

“民以食為天”,糧食充足是古往今來任何國家的根本,是任何政權存在的基石,歷史上所有暴力革命的背後都有著飢餓的陰影。我們中國幅員遼闊,但耕地面積並不富足,不到世界耕地面積的9%,卻要養活超過世界20%的人口。糧食安全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就著手根治淮河,新建三門峽水利工程以及其他大型和中小型水利工程,既防洪澇災害又為滿足農田灌溉,第二個五年計劃就開始興建小型化肥廠。1963年中央要求建大型化肥為主,小型化肥廠作為補充,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擺脫飢餓和威脅。然而即便有著國家的關注和大量投入,我國農業得到極大的發展。卻依然不能完全擺脫糧食不足的陰影,我們始終在和飢餓賽跑。

直到1960年,一位出身書香門第卻做了一輩子農民的青年在稻田中發現了一組天然雜交水稻。隨後他用兩年的時間逐個檢查對比了14000多個稻穗找到了六珠“雄性不育珠”,1965年一篇科技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驚動了,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聶榮臻。聶榮臻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全力支援他的研究。在湖南,雲南,海南和廣東各省,3000多次的育種失敗沒有打垮他們,他們繼續尋找“野生稻”。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才獲得了成功。這位青年無私的將科研成果公佈給所有農科人員,開啟了全國範圍雜交水稻系統性的研究,他就是袁隆平。

誠然,事關國計民生根本的糧食安全並非袁老一人之功。無數農科研究人員在不同的崗位為我國的雜交水稻工程添磚加瓦,他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但不可否認很多人都曾聽過元老的學術報告,或藉助他的科研成果,受到他的影響,可以說袁老就是雜交水稻這顆科技之樹的根本,是他開創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局面,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研究超級稻自1975年到2006年,我國累計推廣3.76億公頃雜交水稻,增產稻穀5200多億公斤。

目前超級稻畝產已達1149.02公斤,創世界紀錄。相比於過去畝產三百多公斤,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相信的成果,網上有流傳雜交水稻不好吃,所以種植面積很少,但本質上來說這是人云亦云。早秈稻口感確實不好。可早秈稻耐旱,生長期更是隻有50天,在那些氣候條件,不適合普通稻種根種的地方,它的作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袁老的科技成果和無數農科研究專家的汗水,共同挑起了中國糧食安全的重擔,讓我們將飢餓的陰影遠遠拋到了身後。

而袁老的成果更是為非洲人民解決飢餓問題,帶去了真正的希望。

他受到了很多非洲國家的衷心愛戴。元老在國際上對專業領域的影響和權威性,甚至遠超出了國內,20世紀80年代以來,舉辦了五十多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培養了4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2000名政府官員和農業專家。也因此袁老獲得了“世界糧食獎”,“法國最高農業成就勳章”,“日經亞洲獎”等榮譽,為世界糧食種植做出了卓越貢獻。

天不假年,袁老終究離我們而去,:“重於泰山”是對於袁老最好的詮釋,而我們只能輕輕地道一句:

國士無雙,袁老一路走好。

2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袁隆平:他心懷人民,他心懷國家,他心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