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子商務越來越成為新農人銷售農產品的優選,為什麼?銷售更快、使用者更廣,銷量更大。
90%以上的返鄉創業者都承認,比起傳統銷售來,藉助網際網路做電子商務很有優勢,比如:能有效縮短流通環節、突破地域限制、擴大銷售半徑,實現產銷對接,產品類別多、受眾廣,操作簡單、變現快,可以產生更多銷量,幫助農戶解決產品滯銷難題,還可以加快促進優質特色農產品向品牌化和標準化發展。
近年來,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等網際網路公司投入巨資或採用直播等新形式,推動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上行。特別是以淘寶、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社交電商、電商直播帶貨的發展,擺脫了傳統平臺電商流量中心化的制約,降低了電商創業的門檻,讓小規模、分散化生產經營的小農戶也能夠實現與差異化、多元化消費需求的精準匹配與對接。
農村電商的迅猛增長,還帶動了農村地區快遞物流、包裝加工、倉儲等配套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和增收,不僅吸引了大批白領、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而且還為農村地區的老人、婦女等提供了多樣化的就業方式或兼業途徑,是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強有力的重要手段,產銷對接和城鄉融合的重要橋樑。
現階段,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可謂一個詞:讓人歡喜讓人憂!有兩種不同的聲音,歡喜者,看到的是紅火。憂愁者,看到的是紅海!
1、喜:5年間規模擴大8.4倍,疫情期間增長迅猛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從2014年的1800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7萬億元,5年間規模擴大8.4倍。其中,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高達3975億元,同比增長27%,比2016年增長了1.5倍,帶動300多萬貧困農民增收。第三方大資料的監測顯示,2019年農村網商數量是1383.9萬家,增長17.4%。
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平臺的資料顯示,2019年其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
在全國農村電商生態體系初步形成的情況下,2020新冠疫情,受益最大非農產品電商莫屬。
根據商務部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936.8億元,增長31.0%;電商直播超400萬場。
五一勞動節剛剛過去,拼多多5月6日釋出《2020五一假期消費趨勢報告》。報告指出,5月1日至5日,平臺農產品訂單量達9200萬單,較去年同期漲幅160%。其中,北京地區農產品訂單同比漲幅超過200%。通過直播帶貨走出的流量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截止2019年六月份,農村地區網民已達2.25億,網際網路普及率將近40%。有人認為,還不到一半,證明農產品電商上行之路尚處於初始階段,農村網民的紅利還沒有結束:經過此次疫情刺激,消費者對電商認識會進一步提高,消費習慣的改變,後續可能進一步促進縣域農村電商發展——四五線城市,主要是生活在縣城小鎮的年輕人,是電商與網路使用者增長的新來源。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指出,網購成為農民生活的常態,越來越多服務和商品通過電商進入農村,尤其,農村電商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凸顯。有業內分析認為,對比來看,農產品電商發展空間巨大,按照實物商品網上零售佔比20.7%的水平,農產品電商在當前至少還有1萬億元的市場空間,相當於3個同等規模的農產品電商體系,“農產品電商大有可為”。
貌似一片紅火聲。但是且慢,農產品電商,真的這麼紅火麼?
2、憂:農產品電商已是一片紅海。如此眾多的網路賣貨者,好賣麼?中國經濟上有個特殊現象,叫跟風。不是有那句話麼:“站在風口上,豬也會吹起來”?人人都想站在風口上。一旦有個風頭起來,立馬無數人蜂擁而至。喧囂的網路和電商業界更是如此。
以網路直播為例,一個人,一部手機,超低的成本給了無數人當網紅、實現商業變現的夢想。大量速成機構和個人裸奔入場。據天眼查資料,截至7月6日,以工商登記為準,國內今年共新增直播相關企業9284家,已經超過了2019年全年新增的此類企業數量。
一擁而上當然容易導致供過於求,肯定是盈利難,重蹈生鮮電商虧本的覆轍。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資料,截至2019年年中,全國四千多家生鮮電商平臺中,僅1%實現盈利,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整個農產品生鮮電商平臺一片叫苦連天。
從大勢看,農產品電商的主要線上消費者在城市。目前,城市人口的網際網路線上紅利逐漸消退、電商使用者增長十分緩慢,流量瓶頸顯現,同質化明顯,農產品電商已是一片紅海。農村裡老人(50歲以上)和孩子(15歲以下)又佔去了將近一半,不大可能大規模轉化為上網增長人口,農村網民的流量紅利空間,事實是有限的。
同樣拿這個第三方大資料的監測顯示,2019年農村網商數量是1383.9萬家。縱然受疫情影響一度紅火,但是,疫情終究會過去。長期以來,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一直是行業現狀。誰能保證——
在電商的痼疾(如初級農產品非標準化、商品化轉化困難,保質期短易損耗,本身利潤低,物流運輸成本高且運輸困難)尚未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如此眾多的網路賣貨者,好賣麼?能賺到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