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一、農產品電商發展趨勢

農產品電商發展有五大關鍵詞:數字化、新零售、小鎮青年、品牌化、小而美。基於這五大關鍵詞,農產品電商發展呈現五大趨勢。

(一)數字化全鏈路滲透率逐步提高

中央一號檔案指出,要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智慧氣象等現代資訊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5G時代來臨、鄉村振興疊加數字農業相關政策,將共同助力數字農業步入快速發展期。未來五年,將是數字農業發展的視窗期和機遇期。

阿里積極投身數字農業基地建設,打破中國傳統小、散、亂的小農模式,建立1000個規模化的數字農業基地,實現優質農貨原產地直供,讓消費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質的食品;藉助高科技加持的供應鏈,幫助農民提高種植、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效率,進而增加農民收入。

(二)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不斷創新

注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物流配送效率、購買便利性,以及強調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將重構城鎮消費市場格局。

基地直採、社群團購、社群消費、直播帶貨等模式的擴充套件,促成消費體驗的融合、供應鏈效率的提升以及消費場景的延伸,更好地解決農產品選品和食品安全等問題,進一步凸顯優質農產品的重要競爭力價值。

盒馬以資料精準定位消費者需求,通過訂單式農業,重構生鮮供應鏈,重構”人、貨、場”,實現新農業與新零售的完美結合。

(三)小鎮青年的消費潛力將會逐漸釋放

隨著國家城鎮化程序的推進,人均消費水平的增長,網際網路覆蓋率的提高,電商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小鎮青年的消費力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直播電商、社交電商通過網紅和意見領袖的帶動,逐步改變了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消費理念,淘寶特價、聚划算等應用降低了小鎮青年的嘗試門檻。

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已經將商品的品質和品質列為最關注的指標,超越價格因素,消費者對於口碑評價、品牌知名度等指標的關注度也呈現上升趨勢,價格因素退居第三。

(四)數字化與品牌化互動提升農產品溢價能力

農業農村部推動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有利於推進品質興農、品牌強農,是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重要戰略。

在與數字化的互動過程中,通過消費者的購買及評價資料積累,能夠掌握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同時反饋給整個生產和供應鏈路,有目標地提升消費者體驗。

電商的普及,使得政府更加關注對於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品效合一(即注重品牌傳播帶來的銷售結果),將帶動和扶持一批企業的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區域農產品的溢價能力。

(五)消費需求的細分催生一系列小而美的形態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地域飲食習慣的區別,使得中國消費者對於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的出現,降低了普通使用者和生產者成為商家的門檻。

農場對接社群、農民合作社電商轉型等短鏈農業方式,讓生產者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消費者,不以規模化為目標,從而達成了一定的供需平衡。

更多具有跨行業經驗的創業者成為新農人,更注重消費者的互動與體驗,帶來了產品和服務的新形態。

以地標農產品為依託,根據消費者體驗場景的不同而創新的小而美的產品,疊加服務的形態,將為農產品消費市場帶來更多的細分領域。

二、促進農產品電商發展建議

農產品電商發展面臨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供應鏈服務不健全、生產組織化程度低、配套資源不完善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具體建議如下:

(一)提升運營能力效率

推廣數字化生產與供應消費資料鏈接,就近對接產銷資源,減少鏈路損耗;多渠道多平臺推廣,關注流量使用效率與使用者反饋;加強分層次多環節的運營能力培訓;合理分配和使用生產加工資源,加強以銷定產能力。

(二)培育多元服務主體

本地化培養或者引入供應鏈分角色服務商,解決初級農產品到商品的專業化服務;不同規模的生產主體對應就近本地化的市場或全國渠道;針對生鮮產區,建立冷鏈物流中心,整合訂單,降低物流成本。

(三)加強農民合作社建設

鼓勵農民合作社對接網路渠道進行電商化轉型;鼓勵年輕人返鄉,成為合作社中的電商骨幹;鼓勵小散農戶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明確責權利,通過典型樣板的打造,起到帶動作用。

(四)逐步完善配套資源

針對偏遠落後地區加強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分層次的人才培訓,鼓勵優秀電商人才返鄉,或採用雙城辦公模式;整合阿里、當地銀行等金融資源,支援電商創業;加強配套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雲華指出,在打造數字農業新基建、打通農業全鏈路、助力農產品上行方面,阿里巴巴作出了積極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疫情期間凸顯了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的重要作用。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農業計劃性供求對接成為可能,期待阿里巴巴等平臺企業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創小店”創出縣域電商發展“莒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