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2018年以後,國內的農產品投資市場,就出現了悄然變化,來自社會各方的資金和人才,源源不斷地,向農產品投資領域流入,這樣的趨勢,造成農產品投資領域,波動性頻繁,價格落差加大,行情的發展,越來越讓人難以把握!
很多做農產品投資的朋友坦言:最近幾年,靠之前的舊思想,和一貫的投資邏輯,在農產品市場中獲取超額利潤,變得越來越難!
就農產品投資市場而言,黃淮宏大相信,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是大趨勢,並且趨勢一旦形成,應該有一個長期延續的過程。
黃淮宏大曾經與農產品行業領域,一些資深參與者交流經驗,其中,一些朋友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以市場運營為主要目的,農產品投資回報率,總體要優於,以博弈為目的投資行為。
也就是說,在農產品投資領域,投資回報率較高的,一般都是市場的深度參與者,而非那些農產品投資“短期遊”的投資客。
農產品市場鉅變之下,趨勢的力量,在農產品投資中有何作用?
我們知道,自2002年,“土地流轉”概念首次被提出,再到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五年內完成承包經營權確權。
這中間經過了12年,而自2014年提出,大力發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以來,正值“三去一降一補”國策的提出,供給側改革正式被推至臺前!
“土地流轉”和“供給側改革”同期被提出,很多朋友,有些不太理解。按常理分析,“土地流轉”是為規模化種植服務,而規模化的終極歸宿,就是大魚吃小魚。
規模化被普及,對於之前分散化的小農經濟,勢必造成嚴重擠壓,規模產出被做大的同時,最終會促使,分散化向集中化逐步靠攏。這不是有違“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的供給側改革初衷嗎?
黃淮宏大認為:兩種政策同時被推出,正確的解讀應該是,在此之前,農產品投資領域,吸引資金的能力,與其它國內行業相比,是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的,現要,要逐步提高農村地區,承載投資資金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廣大的農村地區,在每一次經濟危機時期,既承載了大量製造業過剩的商品,又承載了大量城市剩餘人口的輸出。
農村地區,就像是一塊海綿,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輸出剩餘勞動力,支持城市經濟發展;在經濟形勢變差的時候,又可以吸納大量過剩的商品和失業人員。
很多人笑言:一旦城市經濟出了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農村經濟振興”,與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相比,確保一日三餐能吃飽,顯得更為重要!
每一次中國經濟轉型期,都是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經濟迅速增長的時期。“救濟、復興和改革”為主體的羅斯福新政,被國內經濟調控專家,玩得風生水起。
救濟主要針對窮人與失業者,復興則是將經濟恢復到正常水準,針對金融系統的改革,則試圖預防再次發生大蕭條。
當眾多的投資人和投資資金,先後進入到農村市場之後,農產品價格,勢必會發生一些,不同於平常時期的變化。
例如:2020年下半年,在眾多外部資金加持之下,國內玉米價格率先跳漲,在當年大量進口玉米的衝擊下,玉米價格還是突破了,近三四十幾年來的新高,自此之後,玉米價格一直都保持在相對高位,上下徘徊。
2022年第一季度,受地區局勢影響,國內小麥價格,迅速被推高,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小麥收購價格便從1.3元/斤左右,最高上漲至1.7元/斤左右。
而這一切,並非農產品價值的真實體現,明顯屬於資金推動性作用。作為農產品投資領域的一員,看到如此商機,想說服自己,用一顆平常心對待,著實有些困難!
所以,黃淮宏大在河南、山東和河北小麥,大量上市之前,曾經一再發文,提醒做農產品收儲的好友們,今年新季小麥,只適合做流動性,並且流動性儘量做到最大。但是,並不適合做長期存儲,來搏後期的獲利。
站在現在的時間節點,回頭來看,當初的趨勢預判,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截至目前,國內小麥收購價格,已經從新麥收購時期的1.62-1.63元/斤,回落至現在的1.53元/斤左右,個別地區,平均收購價格,已經跌破1.50元/斤關口。
寫在最後:
農產品價值投資+趨勢投資,原理其實就是“供求關係平衡”,簡單來說,也就是“供大於求,價格上漲;供不應求,價格下跌”!
原理雖然簡單,但是,要真正在投資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這一理論為指導,卻著實不易,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投資心態上面。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統計發現:保險資管在權益市場的投資回報率,總體要好於券商自營!原因就在於,前者是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思維,而後者是博弈思維。
黃淮宏大始終認為:博弈思維,不可能長期獲得高回報,十賭九輸,放在任何市場,都是不變的真理!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這個國度,有太多人相信運氣和賭博,喜歡博弈的同時,又不去考慮概率!
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是需要時間積累來換取利潤的,它與追漲殺跌和追求短期暴利,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價值投資屬於長期投資,專注於長期投資,可以忽略市場波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