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糧食市場一直低迷,好不容易盼到玉米開始抬頭,但是從市場供需來看,並不支持全面反彈上漲。而小麥更是一直下跌,目前工廠的主流報價集中在了1.5-1.55元/斤,相比之前的1.55-1.6元/斤可真真是降了一個檔。
不僅如此,近期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夏糧小麥增產豐收,並且質量上好,這也釋放給市場一個供給更為寬鬆的信號,再加上小麥跌勢不減,不少朋友開始擔心,小麥還要跌到什麼時候呢?也該到底了吧?
小麥之所以持續陰跌,主要有3個原因:
一是今年市場對於小麥的期望是比較高的,上半年小麥價格一度幾次漲破1.7元/斤大關,後續也一直在1.6元/斤以上徘徊,使得市場對於小麥價格看漲情緒大增。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新麥收穫,今年新麥確實也走出了“高開”的局面,但後續麥價一直陰跌,就產生較大的落差。雖然麥價持續下跌,但總體仍然在1.5元/斤往上的位置,相比往年高出了0.3元/斤。
二是消費進入低迷期。夏季是糧食的消費淡季,再加上疫情對餐飲業影響較大,因此麵粉銷售低迷,工廠無利潤,對高價小麥接受度不高。
三是一直被看作是小麥價格底部支撐的玉米近期也持續走弱,雖然近日有所緩解,但總體並沒有出現全面反彈的架勢,因此飼料企業對小麥興趣減少,收購意願不高。
那麼小麥究竟跌到“底”了嗎?
綜合分析來看,小麥基本已接近“底部”。
1、雖然今年小麥價格遠高於去年,但是從種植成本等方面來看,同樣漲幅不小,也就是說麥價上漲不光是受供需關係影響,同時也受整個市場環境影響。無論是流轉土地、還是勞動力成本,還是種子、化肥等農資成本都全線走高,這就導致農民的種糧收益有所回落。而為了保障糧食種植面積,保障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就要保障種糧人的合理收益,這也是政策層面多次提到的一個重點。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糧價上漲也是大趨勢所推動的。
2、玉米價格難走低。
作為小麥的支撐,玉米價格備受關注。今年政策層面很明確,口糧不飼用,那麼也就意味著小麥價格必須要高於玉米價格至少200元/噸以上以才避免大量流入飼用。那麼,這時玉米價格就是一個底部支撐。
那玉米價格會走跌嗎?
後續來看,大跌的幾率很小。
一是需求是硬支撐。
玉米的大頭消耗並不在深加工,而在飼料上。去年豬價深跌,養殖戶深虧、產能不斷去化的情況下,玉米的需求都維持在了一定水平,而今年產能方面雖然回落,但仍處於高位,而豬價已回升至10元/斤以上,養殖戶扭虧為盈,並且市場對於下半年豬市普遍仍然看漲。在這種情況下,就為玉米需求奠定了基礎。
二是進口成本高企。
雖然近期國際玉米價格有所回落,回落至俄烏衝突之前的水平,但是要知道即便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國際糧價就已經全面走高了,因此成本依然不低,至少不至於對國內市場形成較大沖擊。
三是今年玉米種植面積下降,產量就算不減少但增產的概率也大幅降低。
在今年“擴大豆、擴油料”的政策下,大豆播種面積增加,而大豆和玉米的種植區高度重合,因此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就意味著玉米種植面積減少。雖然經過套種玉米減少的幅度縮小,但增產的概率大大降低。
所以玉米難大幅走跌,也就意味著小麥難跌。
3、小麥落價後,收購難度大幅增加。
雖然近期麥價持續陰跌,但是賣方對於落價比較牴觸,存在低價收不到糧的情況,所以也導致小麥購銷速度放緩。短期內或許還可支撐,但如果時間一長,隨著面企庫存消耗,補庫需求會立即體現。
綜上認為,當前小麥價格基本已接近“底部”了,但是至於何時反彈,若無其他突發因素擾動市場,短期麥價反彈較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