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殺菌劑##新農人#夏季溫度高,溼度大,正是番茄“疫病”的高發期,很多農戶詢問,番茄得了疫病怎麼治?首先“疫病”是菜農比較頭疼的一種病害,能夠引起番茄落葉、落果,造成番茄減產。但是,番茄的“疫病”不止一種,不能混為一談,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在番茄上常見的“疫病”有3種,包括早疫病、晚疫病和綿疫病,是露地和保護地番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一、番茄早疫病
發病症狀:早疫病發生普遍,苗期和成株期都可發生,可危害葉、莖、花、果,在結果期發生最重。
葉片受害時,一般老葉先發病,初期出現針尖大小的黑點,逐漸擴展為黑褐色輪紋斑,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具有明顯的同心輪紋,潮溼時病斑上生有黑色黴層。
莖稈及葉柄受害時,病斑多為橢圓形或梭形,黑褐色,多產生於分枝處。
果實受害時,青果期多在花萼或臍部開始發病,結果後期多在果柄處發病,常形成近圓形或不定形黑褐色病斑,常凹陷,並有同心輪紋,田間潮溼時,病部密生黑色黴層。
病原菌:為茄鏈格孢菌,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著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種子表面越冬,附著在種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病原菌通過氣流、雨水、昆蟲和農事操作進行多次侵染,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也可隨種子進行遠距離傳播。
早疫病大發生具有明顯的品種差異性。
溼度是病害發生與流行的主導因素,早疫病發生的最適條件為:溼度80%以上,溫度20-25℃,陰雨天氣容易造成病害流行。
番茄常年連作,種植過密,基肥不足,大水漫灌或低窪積水,生長弱等,都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與流行。保護地栽培的,棚室內溫差大,葉面有水膜,易發病。
防治:早疫病的發生除了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和科學肥水外,還需要做好化學防治,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推薦使用含有苯醚甲環唑、氯氟醚·吡唑酯、苯甲·氟酰胺、肟菌·戊唑醇等成分進行防治。
二、番茄晚疫病
發病症狀:晚疫病在整個生長階段都可發生,以結果期發病最重,番茄葉、莖和果實均可發病,以葉片和處於綠熟期的果實受害最重。
葉片受害時,多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葉尖或葉緣初期產生水浸狀淡綠色病斑,後漸擴大變為褐色,田間溼度大時,葉背病斑邊緣產生稀疏的白色黴層,田間乾燥時,病斑乾枯成褐色,葉背無白黴,質脆易裂。
莖稈受害時,莖部皮層形成長短不一的褐色條斑,病斑在潮溼的環境下也長出稀疏的白色黴層,最後變為黑褐色,逐漸腐爛,引起植株萎蔫。
果實受害時,常形成不規則形雲形病斑,初期為暗綠色油漬狀,後變為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邊緣清晰,略凹陷。果實質地堅硬,不變軟,田間溼度大時,病斑產生少量白黴。
病原菌:為致病疫黴菌,屬於鞭毛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原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待環境條件適宜時,藉助氣流或雨水進行傳播,可從植株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隨著灌溉、雨水等發生多次侵染。
在溫度23-26℃,空氣溼度在95%以上時,最易發生。葉片有水膜存在時,發病重。
番茄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密度過大、棚室澆水後不通風時,易發生。
防治藥劑: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推薦使用氟吡菌胺·氰霜唑、霜黴·精甲霜、氟菌·霜黴威、烯酰·吡唑酯、噁酮·烯酰、霜黴·嘧菌酯等藥劑成分進行防治,
三、番茄綿疫病
發病症狀:主要為害番茄果實,果實受害時,一般先在近果頂或果肩部發病,初期產生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後逐漸變為深褐色,並形成同心輪紋狀斑,皮下果肉也變褐。田間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黴狀物,病果多保持原狀,不軟化,易脫落。
病原菌:有3種,分別是寄生疫黴、辣椒疫黴、茄疫黴,均屬於鞭毛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原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開始萌發侵染危害,藉助雨水、灌溉水淋濺到近地面的果實上,從果皮侵入危害。
陰雨連綿、田間相對溼度在85%以上,溫度在25-30℃時,易發生,特別是雨後驟晴,氣溫驟升,最適於綿疫病的流行。在7-8月份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
番茄地勢低窪、土質黏重、種植過密、田間通透性差等,均有利於綿疫病的發生與蔓延。
防治藥劑:綿疫病跟晚疫病是由同類致病菌引起的,防治藥劑可參照晚疫病的防治藥劑。
四、綜合防治藥劑
有些農戶會說,田間發病前或剛發病時,也不知道是哪種疫病,怎麼防治呢?由於早疫病是高等真菌病害,晚疫病和綿疫病屬於低等真菌病害,用藥時,選擇廣譜型對這兩類病害都有效的藥劑進行防治,如吡唑醚菌酯、嘧菌·百菌清、唑醚·代森聯、琥銅·甲霜靈、噁酮·霜脲氰等藥劑提前預防。
用藥時需要注意,為預防和避免抗性的產生,注意交替使用,一般,每種藥劑成分一個生長週期內最多隻能用3次,一定要根據藥劑使用說明,科學用藥。
以上是番茄“疫病”的識別與防治藥劑,希望對種植的朋友們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