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假使有一日,有人不慎落入滾燙的鋼水之中,我想,除了要先為他默哀,不妨設想一下這個過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又或可以藉助科學淺析一下,以便為後人的胡思亂想指明道路,倘若能因這些拙劣的語言而挽救回一條鮮活的生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一、鋼水是鋼鐵工業的血液
自上個世紀中期年代以來,我國為了改變一個螺絲釘都要依靠外國的局面,實現從農業大國到工業大國的轉變,開始了重工業化的進程。
誠然,鋼鐵是重工業的心臟,鋼水就是流動的血液,鐵的熔點是1535℃,而鋼是含碳量在0.02%到2.11%之間的鐵,不同鋼種會添加其他元素,我們知道合金的熔點一般低於金屬單質,所以鋼的熔點一般在1500℃左右。
工業上為了保證鋼水能夠順利流出容器不至於堵塞,並且還要保證良好的可塑性,會將鋼水加熱到約1700℃,沒有一種生物能夠經受住這樣的高溫,所以顯而易見的是如果真的不慎跌入鋼水中,生還的概率微乎其微。
1、跌入鋼水會發生什麼
網絡上曾經熱傳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工人徒手多次劈斷流出的鋼水卻毫髮無損。這並不是什麼超出自然的事,這是萊頓佛羅斯特現象,當液體接觸到遠高於自身溫度的物體時,液體會汽化形成一個蒸汽層,這阻斷了熱量繼續向液體傳播。這個工人的手上有汗水,汗水與鐵水接觸的瞬間產生了蒸汽,保護手掌不被燙傷。
2007年4月18日,遼寧鐵嶺發生一起由於鋼水脫包導致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鋼水從容器內流出,頃刻淹沒了辦公室。當時辦公室內的班組正在交接工作,回頭一看發現紅彤彤的鋼水正向他們湧來。這次事故造成32人死亡6人重傷。6位倖存者對死裡逃生時的描述,雖然沒有直接接觸到鋼水,但是高溫使得衣服已經起火,部分濺起的鋼水打到人的皮膚上就像被高速的石塊擊中了一般。
跌入鋼水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直接與鋼水接觸,這樣痛苦是最少的。鋼水的密度約為7.0kg/cm3,所以理論上人會漂浮在上面。實際上,衣服在上千度的高溫下會迅速燒燬,下面的皮膚更加脆弱,至於骨骼會在100-200攝氏度之間變黃再變黑。
300攝氏度時,有機物就會發生碳化變成黑色,700攝氏度碳化物就會變性轉為藍灰色化合物,1000攝氏度骨骼就變成白色結晶。人體會在極端時間內先經歷脫水碳化再到昇華的全過程,這個時間短到甚至來不及感覺到痛苦,就已經灰飛煙滅了,更不可能看到人漂浮在鋼水上。
第二種是從高處跌落,這比第一種更加不幸,高溫物體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傳遞能量,鋼水上方空氣的溫度也不容小覷。胸腔內被加熱的空氣使得人不能不張嘴呼吸,可是空氣裡氧氣少,又含有大量有毒氣體,人只能一邊拼命呼吸一邊劇烈咳嗽。
高溫氣體會將不斷收縮擴張的胸腔逐漸碳化,感受真正撕心裂肺的痛苦。當鋼水接觸到人體,這場旅程已經到了結尾,除了一些幻肢痛,已經沒有其他的感覺。
2、人是怎樣感到疼痛的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發現TRPV1,即“瞬態感受器電位陽離子通道,子類V,成員1”的美國科學家戴維·朱利葉斯。有科學家使用小鼠進行實驗發現使用TRPV1的受體拮抗劑可以明顯減輕神經疼痛的傷害性。
人體內的各種溫覺感受器通過神經信號傳導在大腦皮層產生痛覺,信號在神經元間以化學信號形式進行傳遞,在神經元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進行傳導。想必大家都有被鍋內熱油迸濺的經歷,那麼溫度高出數倍的鐵水給人帶來的傷害簡直不堪設想。
其實整個疼痛過程並不連續,在掉落過程中人可能就因為有毒氣體窒息暈厥,下落到鋼水錶面後幾乎沒有可能保持清醒的自主意識。在短時間內形成的整體性損毀在法醫學上屬於“即時死亡”,這樣的痛苦來得快去得也快。
總結:當一個鮮活的生命因為事故就此消失,這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話題。當我們在詳細瞭解這個痛苦的過程之後,除了認識必須繼續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盡全力保障安全生產之外,還應當認識到生命的可貴,避免此類悲劇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