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土鯽魚

老釣友確定都清晰,因為很少有專門養殖土鯽魚的。原因很簡略,土鯽魚生長比擬遲緩,在野生環境下土鯽魚一年一般只能長到1兩多,半斤以後生長更加遲緩。

土鯽魚體形修長,個頭小,嘴巴渺小,多呈金黃色(水質不同有差別),魚身側線只有28個側線點非常清楚,從側線數只有28匹魚鱗,魚鱗渺小。土鯽魚的背是青黑或黃色、腹部是白色,尾鰭薄而色彩較身材色彩淺,烹煮後魚肉呈淡紅色;魚唇非常薄,鰓殼上少肉或無肉;頭部較圓且小,魚頭和魚身的過渡處非常平滑,不會湧現魚身較突湧現象。

不過,即便是在野河裡,資歷純粹土鯽魚的數目其實也不多了。重要是養殖的雜交鯽魚和放生鯽魚出來以後造成了新的雜交,導致純粹資歷的土鯽魚數目越來越少。在重量上,土鯽魚很少超過1斤半,並且土鯽魚要長到1斤,至少得8~10年,即使長到2、3兩左右的也須要2、3年的時光。

麻鯽

現在釣友們接觸到其實更多的是俗稱麻鯽的鯽魚。這類鯽魚長像比擬像土鯽魚,也很容易湧現金黃色。麻鯽遠看的時候有點像鯉魚,目前四川地域的水庫等廣泛養殖該類鯽魚。

麻鯽的生長速度和個體都要比土鯽魚大,一般一年能長到3兩左右,到1斤的話只須要3年左右,成年體也比土鯽魚大得多。與土鯽魚最大的差別是身上的側線點不是清晰28個,到尾部的話往往不夠清晰,另外就是鱗片顯著比土鯽魚大,體型不像土鯽魚一樣那麼細長。嘴巴要比土鯽魚大,嘴唇也要厚一些……

工程鯽

市面上最為常見的鯽魚為湘雲鯽,是中國工程院劉筠院士為首的技巧協作組,應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聯合的生物工程技巧而培養出來的三倍體新魚種,也是目前養殖最為常見的鯽魚品種。湘雲鯽外觀與普通鯽魚類似,體色背部為青灰色,腹部為白色,鱗片大,有一對較小須突;側線鱗一般為30~32片,性腺不育,內臟少,腹部比其它鯽魚小,背部肌肉顯著厚於其它鯽魚。湘雲鯽生長速度快,是普通鯽魚的3~5倍,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

最簡略說,差別就是直接數魚身上是否是清楚28個側線點和嘴巴,而不是看鯽魚的色彩。另外,垂釣資歷土鯽魚提竿必定要注意,因為魚的嘴巴小,切很薄,提竿太猛容易造成直接拉掉鯽魚的上嘴唇。

10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映山紅盆景養殖,注意這5點,室內養也能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