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此時的秦國國力最為強盛,史書中都稱之為“強秦”。

一家獨大的局面,既讓秦國蓄勢待發,又讓其他國家戰戰兢兢。

在秦國宰相范雎的策略下,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為了防止在攻打遠處的國家的時候,被附近的國家偷襲老巢,在攻打他國的時候,應該先打最近的,和遠處的國家和平交往,最後再打遠處的國家。

同樣的,這樣一步步蠶食,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戰爭的果實,秦國能夠更好的控制管理奪來的土地。

而當時的韓國,距離秦國很近,可以說,韓國國君的脖子上時時刻刻都在架著一把來自秦國的刀,讓韓國國君日夜寢食難安。

但是秦國的強大毋庸置疑,不是弱小的韓國能夠打敗的。

這時,對於這樣一個相對來說弱小的國家來說,如何自保就成了大問題。

關於如何自保的建議,韓國國君聽了一條又一條,最終還是採納了在他看來最有效的一條,即“拖字訣”。

既然秦國現在這麼強大,兵強馬壯的打不過,那就把他的強兵駿馬都消耗掉吧!

也就是著名的“疲秦計”。

計劃實施的很快,一名叫鄭國的人踏上了出使秦國的旅程。

韓國這次也下了血本,送出的這個鄭國,其人在韓國負責治理水務,可以說要經驗有經驗要才能有才能,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水利人才。

這樣一個技術分子送到秦國去,能幹什麼?

答:為秦國修建水利工程。

韓國國君想的很明白,既然你們秦國有人有錢,那我就想個法子把你們人財都花掉,你們沒有強壯的士兵和駿馬,也沒有足夠的糧草,我看你們拿什麼打仗呢?

但韓國萬萬沒想到,這個鄭國,確實是個修建水利的人才,但凡換個沒有那麼一心水務的人,就不會造成後來的結果。

鄭國到達秦國之後,積極遊說秦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秦王能夠修建水渠去,灌溉鹽鹼地讓它變成良田萬頃,設計了一個非常實際又美麗的宏偉藍圖出來,秦王便答應了他。

話又說回來,秦王怎麼會如此輕信一個陌生人呢?

也很簡單啊,秦王本來就打算髮展國家經濟。雖然外表來看,秦國打了無數次勝仗,在別國看來,是個強勢的國家,但只有秦王自己知道,這些能打勝仗的部隊,從駿馬到士兵再到將領,哪個不需要吃飯,不需要花錢呢?

因此,秦王早就有發展生產力,提高生產水平的打算了。而鄭國的到來,可不就是“及時雨”嗎?

雖然十分認可鄭國的方案,但秦王作為一國之主,並不打算讓鄭國就此混過去。秦王早有察覺,選擇直接問鄭國的身份,更問了鄭國的來到秦國的意圖。

天子一怒,一般人早就懵了,而這時候,鄭國身上的技術人才的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直接承認了身份,承認自己是被派來的間諜。

但,這時的鄭國挺直了身子,跟秦王直接爭論起來了,他繼續描述這項工程如果成功能為秦國帶來的好處,也直白的說出了實際的情況:我受命來遊說您修建水渠,只不過是想讓韓國能夠多存在幾年而已,而您如果擁有了這條水渠,就能依靠這條水渠得到名垂千古的功德,攻打其他國家也只會更加容易。

秦王聽了鄭國的話,便不再多說什麼,同意了水渠的修建由鄭國來負責。

他有足夠的自信,鄭國不會對這條水渠動什麼手腳,鄭國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水利人才,修建水渠在技術上需要他,而秦王會給人才足夠的待遇和敬重

就這樣,十幾年後,水渠修建完成,人稱鄭國渠。

而鄭國做到了他的承諾,鄭國渠修建完畢後,大大的改善了秦國的農業生產狀況,用含泥量大的水進行農田灌溉,讓土地貧瘠的地方也變得肥沃,改造了秦國將近4萬多公頃的鹽鹼地,也讓秦國真正做到了富甲天下。

而讓人無奈的是,韓國本身的疲秦計其實本身是可行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秦國修建水渠中,韓國和周邊其他國家並沒有趁著秦國舉國修建水渠而去進行騷擾或者攻打,讓秦國腹背受敵,國力受到損傷,而是讓秦國安安穩穩的修了十幾年的水渠。

鄭國渠建成6年後,秦國直指韓國,此時的秦國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強國,百姓富庶,國庫充盈,糧草豐厚,秦王也正式邁出了統一天下的第一步——覆滅韓國。

14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碳交易所個人可以參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