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在農村看人施肥,不像現在有專門的機器,都是一隻手拿袋子,一隻手直接伸到袋子裡,只見那隻手在袋子左右搓動,同時伴隨著稍稍刺激的味道,最後伸出手一揮,施肥就算是完成了。
後來我才知道,他們這樣在袋子裡搓,是為了把結塊的化肥搗碎,如果遇到結大塊的肥料,手搓那肯定不行,還得用上工具。
結塊的化肥是下不了地的,因為控制不好劑量,容易燒莊稼。
其實化肥結塊,還是挺常見的,而且隨著現在技術越來越好,在某些情況下,結塊甚至比以前發揮更頻繁了。
聽起來這貌似不符合邏輯對吧?現在技術越來越好為什麼,肥料更容易結塊了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化肥是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把作物需要的營養物質進行補充的“營養劑”。而化肥結塊,其實就是化肥“溶解”導致的。
而現在最常使用的化肥原料,如尿素、氯化鉀、硫酸鉀等等,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易溶解,畢竟如果不易溶解,作物是沒辦法快速吸收的。
若是化肥中添加過多“穩定劑”(一般用於催化反應或保持化肥物質穩定),這些物質一般溶解性差,化肥便不易溶解。
所以,化肥結塊越多,說明化肥純度越高。
其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越容易結塊的肥料所含水分越少。水分含量也是一個化肥是否優質的重量指標,一般優質的肥料不會超過2%。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一個東西水分越少越容易吸水,如果你家肥料剛好放在不是很乾燥陰涼通風的地方,自然而然也就結塊了。
當然,你也肯定不會希望買到含水高的肥料,水分高不就也意味著養分少了,缺斤短兩了嗎?
最後做個總結——肥料產品的溶解度大吸溼強是肥料結塊的重要因素;
水份: 一是肥料本身的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越低越好; 二是大氣溼度。
原料組成: 肥料組成是影響肥料結塊的重要因素。原料不同,其溶解性、吸溼性不同, 溶解度大、吸溼性強的鹽類促成結塊的機會就大。
溫度:一是包裝溫度,包裝溫度越高產品越容易結塊;二是儲存溫度,儲存溫度越高,則越容易發生結塊 ,因此產品的儲存溫度應低。
顆粒強度及顆粒大小均勻度 :肥料顆粒越小、越不均勻, 其相互之間的接觸點越多越容易結塊。
所以,家裡肥料結塊了,不要馬上懷疑自己買到假化肥了。